分节阅读 66(2 / 2)
粱敬是个典型的技术人员,根本不擅长产品的运营以及和人打交道,所以这两年来,他过得非常艰苦,为了购买研发产品用的设备,他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其中了,结婚才一年多的老婆也因此而和他离婚。
现在,中国网民的水青上去了,粱敬相信他们已经到了有能力进行开发创造的阶段,可是他却找不到风险投资,公司也组建不起来。
他的产品到现阶段也还停留在测试开发阶段,有好多关键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梁敬已经到了要放弃的边缘了。
正在这个时候,六度这个名字开始在圈内频频出现,他的技术,他的学识无一不让粱敬感到惊讶,他甚至还解决了好几个粱敬一直没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梁敬当时很高兴,他从韩风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他比自己还要强悍粱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他想把韩风拉到自己的团队中来,一起来开发这个产品。可是,还没等他发出自己的邀请,韩风的“六度空间”横空出世了。
梁敬是“六度空间”的第一批居民,刚开始的时候,他对“六度空间,并不怎么看好,反而对韩风提出的“全动态虚拟世界”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之前,梁敬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往这方面去深入,因为在他看来,“虚拟世界中全部数据都可以实时从服务器更新而不用依赖于客户端的升级,整个世界都是完全连续的,用户可以连续的改变位置而不需要等待较长时间的切换场景载入数据过程”这个构想非常不现实,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可是,他发现自己错了
韩风不但迅速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模型,而且在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升级更新着,大家提出来的那些改进的建议或者构想,甚至在第二天就能看到效果,韩风将他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梁敬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现在的情况是不是他要去拉韩风加入自己的团队,而是他要去加入韩风的团队。
第112章六度分离
韩风正想找个能够帮上忙的技术人员,没想到粱敬却正好找上门来,并且还带来了一个绝好的创意和不少有用的技术,这让韩风有点喜出望外。
韩风不得不承认,他这个“每台电脑就是一个空间”的创意很赞,韩风很是喜欢。
真正说起来,这个想法并不难想到,很有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真正想要将其用产品的形式实现出来,粱敬是韩风见到的第一人。
未来的互联网将以“人”为中心,所有活动都将围绕着用户展开,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以“信息”为中心,这些信息严格被各大门户网站所掌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能够左右大家的视线和思想。但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个中心渐渐发生了转移,开始慢慢转移到“人”的身上,用户的权重越来越大,最突出的表现是博客,个人空间等元素的兴起,这些东西,开始渐渐成为门户网站的替代品,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很多时候,个人博客上的新闻往往比门户网站上的更为及时和真实。
于是乎,各种交友类的网站开始流行火爆起来,社会化网络更是被大家所追捧,网民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一个网站,只要得罪了广大用户,那这个网站的寿命也就可以预见了。这点从人肉搜索的强大就可以可见一斑。
所以说。“人”是关键,只有占有了这个资源,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韩风开发“六度空间”,实际上就是看准了这点,说白了,他就是要去“圈人”,只要圈到了用户,以后什么都好说。
当然,这“人”也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圈到的,你自己得有料。你地产品要能让用户满意,不是你选择用户。而是用户选择你。
韩风的“六度空间”是三维的,是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相比起那些平面的交友网站,他有极大的优势,起点很高,当然成本也高,没有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前瞻性,肯定是不行的。
“六度空间”这个名字实际上就体现了韩风总体策略的方向。
这个名词来源于鼎鼎大名地“六度分离”理论。这个理论源于社会学家staneygra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实验:在实验中。他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设法寄信给一个住在波士顿附近地“目标人物”,并且规定每个参与者只能转发给一个他们认识的人。看看到底要经过多少地手才能到达目标。最终根据实验结果,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而这两个人之间的亲友数量大约是5也就是说。一个人和另外一个陌生人之间的所间隔的距离不会超过六个,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发生联系。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理论,例如你想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发生联系,或许你的某个同学地朋友地哥哥在水木读书,而那个朋友的导师地某个学生在微软工作,就算他没见过比尔盖茨,那他的某个主管必定见过,这样你就和比尔盖茨之间建立起了一条通道。
根据六度分离理论,假设一个人只认识25个人,那经过7次传递间隔6人介绍之后,这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个人,也即6103515625人,超过60亿。而25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而已,所以最终的数值肯定要比这个大,最终的结果绝对要超过地球的人口。
这就是社会化网络中的基础理论。
韩风虽然将“六度空间”给建立起来了,但是他一直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六度空间”还没有更好的体现出个人的重要性。为此,他设定每个新进来的居民都可以在世界中的任何地方选择一块土地,让他们将这块土地经营成自己的家园,然后以这个为中心,和别的家园发生关系,从而实现“六度分离”理论。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韩风觉得粱敬的“一台电脑就是一个空间”能更好地体现这个思想,因为利用到了居民自己的电脑,所以还能够大大地给服务器减轻压力。
当韩风看到粱敬发来的资料之后,他就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将电脑类比神经元,最终,他甚至可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类神经网络结构的家园网络
在韩风看来,粱敬开发的这个产品,从技术上来看也就一般,他随便花一点点时间都能实现一个比他更好的产品。
但是,粱敬这个人却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韩风决定将他拉进自己的团队。
粱敬见韩风对他的产品大加赞赏,心中有点激动,毕竟这是从一个“六度”口中听到的。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粱敬说道:“六度,我现在也没多大的奢望,只希望我能将这个产品继续开发下去。我知道,相比起aos六度空间aos,我的这个就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