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驻倭部队意见稿给我看看(1 / 2)
他们不仅考虑到了军事战略方面的因素,还兼顾了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种全面而细致的思维方式让张雨晨深受启发。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大将军看向张雨晨,小声的说道:“小子,把你关于驻倭部队意见稿给我看看。”
张雨晨笑着说道:“好嘞!给您!”将手中的意见稿递给了大将军。大将军接过张雨晨递过来的意见稿后,慢慢地翻开他的意见稿。
张雨晨坐在一旁,看到大将军认真的阅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将军的脸上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一边翻阅着意见稿,
一边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当他翻到东北籍将领的个人信息介绍时,看得更是格外的仔细,仿佛要从中找到什么关键线索似的。
张雨晨看到这一幕,心想老帅这是认同了他的意见,并且真的要在东北籍将领里面挑选驻倭领军将官。
东北籍将官个人信息介绍的第一页第一名便是声名赫赫的吕正操上将。大将军一边看着,一边还不停地用钢笔在上面写着什么。
吕正操:?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曾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以“地道战”和“地雷战”闻名,?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学思:少将原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亲弟弟。于1933年入党,海军高级将领,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留学大毛回国后,就任人民海军参谋长。
万毅:?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曾任东北军少校团副、?中校团副、?第57军627团团长及第111师333旅旅长等职,?后在抗日战争期间率部在连云港等地阻击日伪军,?开展游击战争,?被授予中将军衔。?
贾陶:?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曾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委炮兵司令部参谋长、?炮兵学院副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解方:?曾任张学良的副官,?后升任东北军114师少将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长期在东北军从事地下工作,?被授予少将军衔。?
江潮:少将军事素养出众。三十八军被彭总赞誉为“万岁军”,那时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时,狂奔百里在三所里包抄美军后路的是38军第113师,
当时的师长正是江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师创造轻步兵史上最大的战争奇迹,为38军争来了万岁军的美名。1955年江潮被评为开国少将。
大将军为什么要看张雨晨的意见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张雨晨对这些将领的介绍可不是一般的评价,
而是基于后世的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将领曾经犯下严重错误或者有不良行为,那么他就不可能出现在张雨晨的意见稿中。
换句话说,大将军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这些将领当下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们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通过查看张雨晨的意见稿,
大将军可以提前得知这些将领未来是否会犯错?是否真正能够胜任驻倭第一军的领军将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潜在的风险。
正是因为张雨晨能够穿越,所以才会有这种前瞻性的考察方式,使得大将军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备选将领的个人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