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1章 政治不正确(2 / 2)

加入书签

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说,世家大族们掌握着天下绝大部分的剩余财富和资源,而这部分资源正是现在南京政府最急需的东西.

而且南京政府就是士绅们一起合力建立起来的,按说为了维持南京政府的存续,士绅们更应该踊跃助饷了啊.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那时候南京政府高歌猛进,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士绅们自然卖力助饷,但是现在战事进入了相持阶段,士绅就开始不那么积极了,反而开始为了一些事情开始吵了起来,而且吵得越来越不可开交了

士绅们争吵的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首先南京政府的费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字,因为要维持百万大军,对于而南京政府控制的省份都是以农业为主,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想要维持百万大军还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这百万大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去追平与近卫军的差距.

总之每个月士绅们都要向南京政府捐赠大量的物资。

很快就有人受不了了,这每个月捐赠的物资也太多了,一些士绅家族有些吃不消了.

相比于这个,还有一件事更加打击士绅们的心,就是这个“助饷”、“捐赠”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全凭自觉.

结果就是南京政府收到的士绅“助饷”越来越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原因很简单,是就是有人每个月助饷之后发现比自己势力更大的某某人助饷的数额反而比自己更少

这就让他忍不了了,为什么大家都在助饷,都在为这个国家而奋斗,为什么到了要助饷的时却分出了三六九等,而这三六九等也划分的很粗糙,没什么切实的依据,这就给了一些人套利的空间.

既然这样的话,那每个月助饷那么多图啥呢凭什么他交那么少,我交那么多呢

所以他们就激烈的吵了起来,因为一直没办法去制定一个标准.

其实对于南京政府来讲,士绅们助饷的标准最好就是各个士绅家族家里的土地大小

毕竟南方以农业为主,各个家族的土地面积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其财力,也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做法

而且之前清田的黄册还在,各个家族拥有多少田地,那是一目了然,这是这可谓是一种最方便也最公平的分配“助饷”额度的办法了.

但坏就坏在现在谁都不能提这个以拥有土地面积大小为标准进行助饷。

因为这在南方这里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事情还要从朱厚烇的一系列政策开始说起,朱厚烇的当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以土地面积规定士绅们应尽的义务,比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很多人视这些政策为北方政府残害南方士绅们的证据和标志性事件.

是促使士绅们发起靖难的主要理由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