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大明新帝出现了(1 / 2)
第290章 大明新帝出现了
大明的衰弱,其实自土木堡大败之后就开始了,土木堡一役,让大明皇帝失去了军权,让五军都督府成了摆设,让文官一家独大,掌握了军权,从此打破了大明的权力平衡。
土木堡之前,文官就是皇帝养的狗,听话就给块骨头,不听话就直接宰了,再换一批听话的狗,而土木堡之后,皇帝则变成了文官们养的猪。
以前的大明勋贵掌军,文官治国,皇帝至高无上,权责分明,所以基本上能做到力往一块使,精力也都放到了对外。
可土木堡之后,文官趁机夺取了兵权,让大明内部的权力一下子失衡了,皇帝,文官,勋贵们的精力都放到了内斗上,再也顾不上对外。
文官们有了兵权后,俞发的贪婪,想要限制皇权,勋贵们又不争气,自甘堕落,皇帝则是不甘心被限制,只能在文官内部不断的挑拨制造矛盾和党争,再用宦官来制衡,以达到权力平衡,确保不彻底沦为傀儡皇帝。
这样的政治格局其实是畸形的,是失控的,几乎所有人都在争权夺利。
皇帝不信任文官,文官也害怕皇帝重新夺回军权,这就使得什么事儿也干不成,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而如今林锐之所以敢给文官们放权,敢扶持洪承畴成为权相,说白了就是他这个皇帝掌握着军权,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予夺。
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文官会将皇权架空,会威胁到皇权,没有威胁也就不需要防备,也就不需要在文官中搞制衡那一套,当根搅屎棍。
此时城外的闯营大帐内,闯王的一众谋士们,也是吵得热火朝天不可开交。
最终一番纠结犹豫过后,闯王还是选择了采纳李岩的建议,拥立周王为帝,然后南下江南。
时间进入到七月后,征召的青壮也都开始返回大同宣府,准备接下来的秋收,每人也只发了二两银子的工钱。
“闯王,大明毕竟享国两百余年,正统之名,早已深入人心,此时崇祯已崩,新帝未立,整个南方势必人心浮动。
毕竟闯王一旦称帝,他们这些老兄弟立即就是开国元老。
而刘宗敏,刘芳亮,李过等一众元老,自然也是支持闯王直接登基称帝的。
然后准备了一天,在七月十八日这天,周王便在开封王府内直接登基,年号建兴,为此还伪造了一封崇祯帝的传位假诏,闯王则是被册封为大明护国公。
开封城内本来就人心惶惶,若非周王散尽家财,极力维持,怕不是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得知闯王愿拥立自己为帝,周王和城中的文武官员也是大喜过望,只是谈了三日就谈妥了。
主要还是分成了两派,其中以刚投奔过来不久的李岩红娘子为首的一众人,认为此时应该和城中的明军谈判,趁着大明没有新帝,应该拥立城中的周王为帝,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为总理不听话,就将总理拿下,各部尚书不作为,就全部换掉,天下所有文官不听话,那就从上到下都换一遍。
“不错,洛阳本就是问鼎之所,以大王如今威名,只需回洛阳登基称帝,昭告天下,檄文所到之处,必能不战而定,岂不比拥立一个傀儡要强”
若闯王此时选择拥立周王为帝,以开封为都,势必会让整个南方各地心向大明的文武官员,士绅豪族争相归附,到时闯王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南京,以江南之富庶,何愁霸业不成
既简单也直接,根本不需要搞什么阴谋诡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