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代高僧的头佗山林志(1 / 2)
在康熙二十一年的初秋,释元彻,字正晖,这位来自福建福清林氏的青年僧人,身着一袭缁衣,手持木鱼,正缓步走在通往白云寺的山间小道上。他年方十八,面容清癯,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沉静。
“施主,您这是要去何处?”一位樵夫放下手中的柴刀,望着这位年轻的僧人,好奇地问道。
释元彻微微一笑,停下脚步,双手合十,恭敬地回答:“阿弥陀佛,贫僧此次前来,是应水口民众之请,重修白云寺。”
“哦,原来是位有大志的高僧啊!这白云寺荒废已久,若能重修,可真是件大功德。”樵夫脸上露出敬佩之色,连忙说道。
释元彻继续前行,一路上,他看到周围的山林郁郁葱葱,溪水潺潺,心中不禁感叹自然之美。当他来到白云寺旧址时,只见断壁残垣,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之景。
“这便是白云寺的现状吗?看来贫僧此次任务艰巨啊。”释元彻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虽有些许感慨,但更多的是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里,释元彻开始四处奔波,募集资金、召集工匠,亲自参与寺庙的重建工作。他每日清晨便起床,诵经念佛,然后便投身于繁忙的重建事务中。
“施主,您看这寺庙的塔该如何设计?”一位工匠拿着图纸,向释元彻请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