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分田分地(2 / 2)
经过深思熟虑,汪村长决定每家只分给他们八分地作为宅基地。
这些难民们也没有意见,都欣然同意。
实际上,这样的宅基地面积已经足够大了,他们目前根本没有能力建造那么大的院子,而且还能多出许多地方来种些蔬菜,解决各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划分好宅基地之后,接下来自然就是分配田地的环节了。根据东梁国朝廷的规定,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免费获得一亩上等田和半亩旱地,也就是五分地。
男子需要等到十五岁才能分到免费的田地,而女子则要等到出嫁之后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百五十七户人家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所以村里的田地足够分配给他们。
这次分配完毕之后,村里的公共上等田地就只剩下不到一百亩了。
不过,山地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前后加起来有上万亩之多。
不过山地除了沐家也不会有人愿意买的,王清儿除了之前买的那些山地,后来又将长芦荟的那一片都买了,还连带着边上的一片竹林也买了。
之所以要买竹林,也不是为了竹笋,而是为了那些竹子,她日后想要做的东西需要大量的竹子。
村民们通常只会在后山的边缘活动,并不会深入到山的深处。
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深山里会有野兽出没,如果运气不好遇到野兽,那可是得不偿失了。
村民们除了免费分配获得田地之外,他们还可以选择自行购买田地,或者通过开荒来免费获得。
开荒的好处是,前三年都不需要缴纳赋税,但是到了后面,就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粮税了。
这次朝廷针对难民颁布了一项特别的规定,难民们可以免除五年的苛捐杂税!
这意味着他们开垦出来的荒地也能在五年之后才需要缴纳赋税。
正因为如此,这一百五十七户人家都没有选择用银子购买田地,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手里并没有银子。
都想着只要这一年勤劳肯干,多开垦一些荒地出来也并非难事。
这样一来家里种出来的粮食不用缴税,足够家里人吃了,若是年景好,还能卖些银子补贴家用。
田地分配妥当之后,汪村长建议这些新村民们先集中精力打理好自己的田地。
等到春季耕种结束之后,再着手建造房屋。
目前,他们可以暂时居住在村口的草棚里。
既然现在大家都已经成为了岙山村的一份子,村里的人们自然不会对他们有所防备。
于是,那些妇人们常常会前往村子后面的山里,挖掘一些野菜回来。
野菜既可以与糙米一起煮成粥,也可以直接做成野菜团子食用。
王清儿得知有这么多户人家在村里安家落户,心中还挺开心的,自己家里将来找人做工就方便许多,自己村里就能满足。
她特意安排人给每户人家送去了一些蔬菜种子,并且每家还额外赠送了两斤肥肉和一大碗剁好的鸡肉,每家还分了一包食盐和一碗自制的辣椒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