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朝堂圣令筑轨兴,正轩领命拆迁行(1 / 2)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庄严肃穆,大臣们分列两旁。司马睿端坐龙椅,神色威严,缓缓开口:“众爱卿,今日朕要与诸位商议一事。驸马刘正轩所提议的皇商项目,经朕深思熟虑,认为其对我东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朕有意在秦淮河畔建立商业圈,同时筹建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
话刚落音,大将军王敦脸色一沉,率先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气势汹汹,抱拳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秦淮河畔乃我朝命脉之地,贸然拆迁建设商业圈,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破坏风水,动摇国本。况且建立工厂,大量征召民夫,会扰乱民生,实非良策。”王敦手握重兵,坐镇荆州,势力庞大,在朝中极具威慑力。
王敦一开口,其麾下的从事中郎郭舒也紧接着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大将军所言极是。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应休养生息,不宜大兴土木。这商业圈和工厂之事,风险太大,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郭舒作为王敦的亲信,在其幕府中出谋划策,是王敦派系的重要人物。
此时,南蛮校尉魏乂也站出来附和:“陛下,臣以为建设工厂会占用大量物资和人力,导致军队军备不足,边防恐生忧患。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魏乂也是王敦势力中的一员,手握一定军权,其言论在朝堂上也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骠骑将军王导站了出来,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此项目乃是利国利民之举。商业圈建成后,可促进经济繁荣,增加朝廷税收;工厂的建立不仅能保障商业圈建设,日后对国家各项工程都大有裨益。且众王公大臣已同意搬迁,足以证明此项目的可行性,望陛下明察。”
尚书令刁协也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王骠骑所言极是。驸马刘正轩已详细规划,从拆迁安置到材料供应,均有妥善安排,此时不应犹豫。” 南康郡王司马岳、建安王曹茂等一众已同意搬迁的王公大臣纷纷表态,极力赞成项目的推进。
朝堂上一时争论不休,两方各执一词。司马睿眉头微皱,目光在大臣们身上一一扫过,心中权衡利弊。片刻后,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说道:“此事朕意已决。一是在秦淮河畔建立商业圈,刘正轩全权负责拆迁建造相关事宜;二是建立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工部尚书顾和,你务必带领工部鼎力相助,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听到皇帝的圣旨,支持项目的大臣们纷纷跪地领旨,高呼万岁。而王敦派系的官员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跪地,遵旨行事。刘正轩更是激动不已,跪地谢恩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鞠躬尽瘁,早日建成商业圈和工厂,为我东晋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退朝后,刘正轩和顾和旋即开始商讨项目的具体推进计划。他们深知,接下来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有了皇帝的圣旨和众多大臣的支持,他们满怀信心,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挑战,为东晋的商业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之前做好的补偿计划,根据司马睿的指示,刘正轩和顾和又对补偿公告进行了完善。
一切准备妥当后,次日清晨,建康城的各个城门、集市以及热闹的街巷,都张贴上了醒目的告示。告示上清晰地写着:“为响应陛下旨意,建设秦淮河畔商业圈,现开展拆迁工作。前五十名搬迁的住户,每户将获得五十两银子的奖励,且在厂区工地招工中优先予以考虑。还建房建成后,将依照搬迁排名顺序,优先选择楼层和房号。” 招工启事特别注明:招工名额有限,招满即止。普通工人一个月月钱 1500 文,而木匠、铁匠等技术工种,一个月月钱高达二十五两银子。一旁还附上了精美的还建房画册,引得过往百姓纷纷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