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清河学府援教往,鲜卑段氏战端扬(1 / 2)
刘正轩接着说道:“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幽州和冀州已按照规划建设得差不多,百姓们也都稳定生活工作。接下来,我们要修建两条铁路线。一是乐安郡到幽州冀州的铁路,起点为广饶,途经剧县站、青州站、临淄站、历城站、安德站,最终抵达信都站;冀州至幽州段,从信都站出发,经下博站、浮阳站、泉州站、安次站、涿县站,直至蓟县站。把这三个州连接起来,不仅方便我们统一管理巡查,更能在战事来临时,快速调兵遣将,加强防御。”
说到这里,刘正轩看向后勤团长魏斌,目光中满是信任:“魏团长,你之前参与过两次铁路线路的建设,经验丰富。铁路修建期间,就由你负责物资的调配和运输保障,与度支尚书密切配合,确保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向我汇报。”
魏斌立刻起身,身姿挺拔,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回应道:“将军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前两次参与铁路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此次定能保障物资供应,让工程顺利推进。”
刘正轩继续说道:“卫将军,铁路修建期间,你需派兵维持秩序,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度支尚书,做好修建铁路的资金预算与调配工作,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民曹尚书,协助招募劳工,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众人听完,纷纷抱拳领命散去。刘正轩单独留下了孙儒。
刘正轩看向孙儒,神色关切地说道:“孙先生,教育之事至关重要,咱们详细聊聊。”
孙儒向前一步,急切地说道:“将军,如今学馆数量不足,师资也短缺,难以满足百姓对教育的需求。”
刘正轩认真聆听,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首先,我们要想办法招募更多有学识的先生来任教。张贴告示,高薪聘请,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论出身。再者,从府库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建学馆。选址要方便百姓,让孩子们能就近入学。还有,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民间有学问的人士参与到教育中来。对那些积极投身教育的,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
会议结束后,刘正轩回到那布置简洁却不失文雅的书房,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教育是乐安郡未来发展的根基,必须尽快解决师资问题。思索良久,他决定给贺渊浦写一封信。
刘正轩铺开纸张,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开始书写:“贺博士,许久未通音信,别来无恙。如今我管辖青州、冀州、幽州三州,学府虽已建成,却因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招生开始教学,此事令我忧心忡忡。如今清河村学府在你的悉心管理和夫子们的辛勤教导下,成果显着。烦请贺博士多为我介绍些合适的夫子,或是人品好、有学问的民间人士前来任教。若清河村学府有学业优秀的学生,愿意来乐安郡任教,可先前来培训,边任教边学习后续科目,月钱跟夫子们一样。还望兄将此想法多多宣讲于学府夫子和学子们。若清河学府师资富余,愿来的夫子可与优秀学生一同前来,我自会安排清河村的镖师护送至洛阳,从洛阳坐火车,一两日便可抵达乐安郡。望博士念及教育大业,助我一臂之力。刘正轩敬上。”
接着他又简单地给黎大成写了一封信,告知信件转交给贺渊甫,并说道,如果贺渊甫派有人来乐安郡,黎大成就负责安排人手护送到洛阳,再坐火车来乐安郡。
写完信,刘正轩仔细检查了一遍,将信装入信封,叫来警卫,吩咐道:“务必将这封信尽快送到清河村的黎大成营长手中,另一封信让他转交给贺渊浦校长,不可有丝毫耽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