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战场感知技术(2 / 2)

加入书签

“敌方”由另一支精锐部队扮演,他们装备了接近实战的武器系统,包括热成像探测器、地面雷达和无人机。

“前方500米处发现巡逻队,5人小组,全副武装。”队伍中的侦察兵刘勇通过量子通讯报告。

赵鹏飞的头盔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出目标位置和移动轨迹。

“绕行。向左侧山谷推进,那里有一条天然掩体。”

整支队伍如同幽灵般在丛林中穿行,“雄鹰”装甲的隔音设计让他们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而石墨烯材料特殊的热学性质,也让他们在热成像设备中难以被发现。

当队伍穿过一片开阔地带时,突然遭遇了“敌方”的无人机侦察。

“无人机,12点方向,高度100米!”

通讯员李强急促地报告。

赵鹏飞迅速下令:“拓攻组准备,其他人原地隐蔽!”

两名装备了特殊武器的队员立即就位。

他们的“雄鹰”装甲经过特别改装,背部加装了微型电磁脉冲发射器。

“发射!”

一道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电磁脉冲射向空中,瞬间击中无人机。

没有爆炸,也没有烟雾,那架高科技无人机就像被无形的手拍下来一样,直直坠落。

“继续前进,目标还有3公里。”

随着队伍深入“敌区”,挑战也越来越大。“敌方”部署了地面雷达和声波探测器,企图发现入侵者。

然而,“雄鹰”系统的电子对抗模块轻松应对了这些探测手段。

装甲表面的特殊涂层可以吸收雷达波,而内置的声波干扰器则可以消除行进时产生的足音。

“目标区域到达,雷达站在前方200米高地上。”

侦察兵报告道。

赵鹏飞通过头盔上的高倍光学系统观察目标:“守备情况如何?”

“重兵把守,至少3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外围有感应地雷和自动机枪。”

“按照计划分组行动。突击组准备正面吸引火力,侧翼组绕到后方,破坏组负责炸毁雷达。”

突击组首先发动进攻,吸引了“敌方”的大部分火力。

“敌人从东面来了!”

“敌方”指挥官大声呼喊,命令所有守卫转向东面。然而,这正中赵鹏飞的下怀。

侧翼组和破坏组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雷达站后方。

“雷达站脚下布置的是高灵敏度传感地雷,传统方法无法排除。”

爆破专家王强通过量子通讯说道。

“启用电磁干扰器,让地雷暂时失效。”赵鹏飞命令。

王强按下装甲上的一个按钮,一股无形的电磁波向四周扩散。

瞬间,埋在地下的地雷电路全部失效。

“通路已开,破坏组前进!”

三名携带爆破装备的特种兵迅速冲向雷达站核心区域,在关键节点放置了特制炸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