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猎鹰出征,无人机战争(2 / 2)
“该死!”
漂亮国国防部长咒骂道,“那我们现在只能坐以待毙吗?”
“恐怕短期内确实如此。”
专家沮丧地承认,“除非我们能在电磁加速和材料科学领域实现突破,否则很难追赶上龙国的技术水平。”
随着“霹雳”系统的成功部署,陈风再次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关键领域——无人作战系统。
在他看来,未来战场将越来越多地由智能化无人装备主导,谁在这一领域领先,谁就掌握了军事科技的主动权。
东部战区某秘密机场,一场规模空前的无人机作战演习正在进行。
“首长,‘猎鹰’无人作战系统已准备就绪,可以开始测试了。”
系统总工程师刘天宇向陈风汇报。
陈风点点头,看向机场跑道上整齐排列的各型无人机。
与传统的军用无人机不同,这些“猎鹰”系统的装备外形各异,从微型侦察机到大型打击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
“给我介绍一下‘猎鹰’的主要组成部分。”
陈风对刘天宇说。
“是,首长。”
刘天宇指向跑道一侧的几架小型无人机,“首先是‘猎鹰—微型’侦察机,重量只有500克,翼展30厘米,装备了高清光学传感器和微型量子雷达。”
“相比漂亮国的‘蜂鸟’系统,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陈风问道。
“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身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刘天宇自信地回答,“我们采用了新型吸波材料,雷达反射面积比‘蜂鸟’小十倍以上。更重要的是,‘猎鹰—微型’装备了边缘计算单元,可以直接在机载处理大量数据,不需要持续向指挥中心传输原始信息。”
陈风满意地点点头,目光移向跑道中央几架中型无人机:“这些是?”
“这是‘猎鹰—战术’打击机,是系统的主力作战单元。”
刘天宇介绍道,“翼展4米,最大起飞重量600公斤,可携带4枚微型精确制导炸弹或2枚小型空对空导弹。它采用了隐形设计和电磁干扰系统,能够深入敌后执行精确打击任务。”
“续航能力如何?”
“装备了最新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充一次电可以飞行12小时,作战半径达1000公里。”
刘天宇自豪地说,“而且它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自主识别目标、规划航线,甚至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陈风点点头,走向跑道尽头的一架大型无人机。
这架无人机体型庞大,外形酷似隐形战机,看起来极具威慑力。
“这是我们的旗舰产品——‘猎鹰—战略’无人战机。”
刘天宇的语气充满敬意。
“武器载荷和性能参数?”
“最大起飞重量15吨,可携带8吨武器载荷,包括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和空对空、空对地导弹。”
刘天宇详细介绍道,“最高速度达到2马赫,作战半径3000公里,完全隐形设计,雷达反射面积不到0.01平方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