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南明形势(2 / 2)
“老身行动不便,就不送各位了!”
……
马嫣然和武琼瑶一起,辞别了朱辰钰,也跟着秦良玉一起回了石柱。毕竟她二人也有武功在身,朱辰钰让她们贴身保护秦良玉。
董彦和朱辰钰则带着手下一帮高级将领回到将军府开始部署接下来的行动。
按朱辰钰的想法,就是一鼓作气攻下金陵,整备大军,直捣黄龙。
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是军需补给出现了问题,前期打的太猛,后勤有点儿跟不上了。
粮食是够的,但是兵甲,火药,箭矢以及火炮的供给严重不足了。
这个情况下,打金陵的计划不得不做出改变。直接攻打比较困难,那就先围起来!
这次换董彦带着两万人马驻九江,秦翼明的一名心腹副将带三万土司军驻守南昌作为后援,其余土司军兵分两路,一路带两万人马驻守武昌,与九江守军互为呼应,这部分人马一是协防九江,二是监视李自成的大顺军,董彦还是无法做到对李自成不设防。另一路土司军,则驻防于杭州,这部分有五万人马,也作为后援部队,朱辰钰带着两万人则直接打到了常州,再进一步就是金陵城,对清军来说这就是兵临城下了!
整个西蜀军将应天府团团围住,大有一言不合就渡江北上的架势。
多铎忧心忡忡,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将金陵城东,西,南三个方向抢掠一空,掏出来一段军事缓冲区。
多铎也不是不想把近在咫尺的常州驻军赶跑,但是他一听说是蜀军那位传奇女将带兵,他感到害怕!
两个清军主将折在她手里,一个主将差点儿就被杀,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兄弟,真打不过。
如此一来,双方就默契的选择了沿江对峙。荆州失守,襄阳告急,多铎也急需时间喘息。
几道电报发到兴武帝手里,要求加快兵甲武器制造,扩大军需生产。
李自成部眼看襄阳战场陷入了僵局,也非常狡猾的选择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抓紧时间整备军队,收复北方地区,恢复生产。毕竟军队要吃饭,倘若不抓紧时间恢复民生,就要喝西北风了。
搁下南北对峙不提,清国在占领区域开始全面推进剃发易服政策,一时间民意汹涌,遭到了汉人的激烈反抗。清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血腥镇压!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早已成为历史的一抹血色渐渐模糊,但是,如火如荼的反清复明活动在江北大片地区遍地开花。
与原位面的历史不同,这一次清国未能攻下江南地区,且面临一个劲敌——有朱辰钰的南明,局势岌岌可危。
摄政王多尔衮整日耷拉着个茄子脸,弄的年幼的福临也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局势暂时稳定,常州——嘉定一线往南的区域已经被朱辰钰收复,一江之隔的扬州地区还在清国的治下,多铎的军队沿江驻防,与朱辰钰的部队隔江对峙。
朱辰钰虽然人在前线,但是整个南明的情报她都能及时知晓。因为玄衣卫的电报网已经覆盖了全国。她的那些师兄弟,朋友都在玄衣卫,被安插到各地搜集情报,执行任务。
玄衣卫隐隐分成了两个部门,一个是内部的情报组织,一个是随军的探子。
内部的情报组织不仅仅是搜集情报,还处理一些对朱辰钰不利的问题。
毕竟朱常淓不是一个贤明的皇帝,旧朝归顺的一些大臣心思也不单纯,朱辰钰对皇帝的忠诚度很低,她不太信任皇帝和某些大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