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告别蜀中(2 / 2)

加入书签

看着眼前这一幕,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祝福的话语。“陛下,贵妃娘娘,祝你们一路顺风,早日平定叛乱,让大唐恢复往日的繁荣。”“希望陛下回到长安后,别忘了我们蜀中百姓。”“愿陛下和贵妃娘娘福泽深厚,平安喜乐。”每一句祝福都饱含着百姓们的深情厚谊,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心中。

李隆基和杨玉环被百姓们的热情所打动,他们一一回应着百姓们的祝福。“大家的心意,朕和贵妃都领了。大唐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位百姓的支持,朕不会忘记大家的。”李隆基大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将这些画面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是啊,我们也会一直记挂着蜀中的百姓。”杨玉环说道,“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们,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她的眼神中满是眷恋,回想起在蜀中度过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

在百姓们的簇拥下,李隆基和杨玉环缓缓前行。他们看到了百姓们眼中的真诚与善良,也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不舍之情。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千般眷恋,万般不舍。他们与百姓们握手、交谈,倾听着他们的心声,感受着他们的温暖。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着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终于,他们来到了队伍的前方。李隆基转过身,面向百姓,他的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而充满力量,大声说道:“乡亲们,就此别过。待大唐复兴之日,朕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无比的决心和信念。

“陛下万岁!贵妃娘娘万岁!”百姓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浪潮,表达着他们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拥护与祝福。

李隆基和杨玉环登上马车,缓缓前行。百姓们跟在马车后面,一直相送。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手帕,那洁白的手帕在风中飘动,像是一片片洁白的云朵,承载着百姓们的思念和祝福。他们喊着祝福的话语,声音此起彼伏,久久不愿离去。孩子们奔跑着,想要再靠近马车一些,再看一眼他们敬爱的陛下和贵妃娘娘;老人们则站在原地,目光紧紧地追随着马车,眼中满是不舍和牵挂。

马车渐行渐远,百姓们的身影也越来越小,渐渐变成了一个个模糊的小点,但他们的祝福声却依然在耳边回荡,萦绕不去。杨玉环透过车窗,望着渐渐远去的蜀中大地,心中感慨万千。青山连绵起伏,绿水悠悠流淌,这片熟悉的山水即将成为回忆,但那些温暖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将永远留在她的心中。

“陛下,蜀中百姓如此热情,真让人感动。”杨玉环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泪花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晶莹的珍珠,折射出她内心的感动与不舍。

李隆基握住杨玉环的手,他的手宽厚而温暖,传递着力量和安慰,说道:“是啊,这些百姓都是大唐的根基。此次归京,朕定要让大唐重新繁荣昌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望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复兴的那一天。

随着马车的前进,蜀中那熟悉的山水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但李隆基和杨玉环知道,他们与蜀中的情谊,永远不会消逝。这片土地,这些百姓,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而他们也将带着蜀中百姓的祝福,踏上归京的征程,去迎接新的挑战,为大唐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这充满希望与未知的道路上,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百姓,有对大唐的热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让大唐重焕生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