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1章 文化兴邦之念(2 / 2)

加入书签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宰相率先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文化乃国家之根本,发展文化,既能彰显我大唐盛世之风采,又能教化百姓,凝聚民心。臣以为,陛下此举,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宰相所言极是,臣等赞同陛下的决定。”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提出了担忧,“陛下,发展文化固然重要,但举办诗词大会、征集乐曲舞蹈等,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我大唐虽已平定边疆战事,但国库尚未完全充盈,不知是否妥当?”

李隆基听后,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这时,杨玉环在后宫中听闻了朝堂上的争论,她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决定再次向李隆基进言。

这一日,李隆基处理完朝政,来到了杨玉环的宫殿。杨玉环见李隆基面带忧虑,便轻声问道:“陛下,可是为发展文化一事而烦恼?”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道:“爱妃,正是此事。朕虽决心发展文化,但有些大臣担心耗费过多财力,朕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杨玉环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发展文化虽需投入一定的财力,但从长远来看,其带来的益处远大于投入。诗词大会可吸引天下文人墨客,他们的到来,不仅能为我大唐带来文化的繁荣,还能促进商业的发展。各地的文人墨客齐聚长安,必将带动长安的消费,增加税收。而且,征集民间乐曲和舞蹈,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只需朝廷加以引导和组织即可。”

李隆基听后,眼前一亮,心中的忧虑顿时消散了许多,“爱妃,你总能为朕排忧解难。朕这就去与众大臣商议,定要将此事落实。”

在李隆基的坚持和杨玉环的推动下,发展文化的各项举措逐步展开。礼部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诗词大会,张贴告示,广邀天下文人墨客参加。同时,朝廷也派出官员,深入民间,征集优秀的乐曲和舞蹈。

一时间,大唐各地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文人墨客们纷纷提笔写诗,为参加诗词大会做准备;民间的乐师和舞蹈艺人也积极响应,精心创作和排练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而杨玉环,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发展的事业中。她凭借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与精通,亲自参与到乐曲和舞蹈的筛选与编排中。她与宫廷乐师们一起探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与舞蹈艺人们一起研究舞蹈的动作和姿态。在她的努力下,许多优秀的音乐和舞蹈作品脱颖而出。

随着筹备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唐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而这,也将成为大唐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起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