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5章 水利建设谋长远(2 / 2)

加入书签

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一份详细的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终于制定完成。朝廷迅速拨出专项资金,各地官员也积极响应,开始征调民力,筹备工程建设。

在长安城外的一个村庄,村民们听说要开展水利建设,纷纷踊跃报名参与。“这可是好事啊!我们这地儿,就盼着能把水利设施修好。以后灌溉方便了,庄稼肯定能丰收。” 一位村民兴奋地说道。

在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有的在挖掘水渠,有的在搬运石块,有的在砌筑水坝。负责工程监督的官员们来回巡视,确保工程质量。“大家加把劲,这水渠关系到我们以后的收成,一定要把它修好!” 一位监工大声喊道。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在修建一条大型水渠时,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挖掘进度缓慢。工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快速打通。负责工程的官员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杨玉环得知此事后,亲自来到工程现场。她看到工人们疲惫的身影和焦急的面容,心中十分心疼。她鼓励大家道:“大家不要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一定能克服这个难题。”

这时,一位老工匠站了出来,说道:“娘娘,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先用火烧岩石,然后再用水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岩石裂开,这样挖掘起来就容易多了。”

杨玉环听后,眼睛一亮,说道:“这个办法好!就按老师傅说的做。”

按照老工匠的方法,工人们果然顺利地打通了岩石层,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在另一个地区,修建水坝时,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原本预计的资金,因为一些材料价格上涨,出现了缺口。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资金问题,工程将面临停工的危险。

杨玉环得知后,立刻与朝廷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资金。同时,她还鼓励当地的乡绅和富商捐资。在她的努力下,很快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水坝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水利建设工程逐渐取得了成效。一条条新的水渠蜿蜒伸向农田,清澈的河水灌溉着干涸的土地。旧有的水利设施经过修复,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农田里,农作物在充足的水源滋润下,茁壮成长。

看着这一切,杨玉环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水利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前的农业生产状况,更为大唐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关注水利建设,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