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9章 速破锦州城的关键是什么?(2 / 2)

加入书签

没有了这些防御设施守军的天然优势便荡然无存。

攻城的士兵能更容易地爬上城头。

城头的守军失去掩体后更容易被击毙。

此消彼长之下这攻防战就有点没法玩了。

“炮是一方面,炮弹也很重要,攻城太费炮弹了!”沈战独自吐槽道。

5900枚实心大炮弹打出去。

那就是五万九千斤的铁料消耗掉了。

大明四处缺铁,这么败祸铁沈战说不心疼是假的。

还好,明军储备的炮弹再打一个盛京城应该够用。

明军的第三个核心优势,火器营。

杜寒的步兵一营给夏龙山提供的火力支援太重要了。

三千支燧发枪打得城头守军不敢冒头。

关宁军这才能轻松地沿着云梯爬上城头。

否则的话,登城一方付出四倍于守军的伤亡是个很正常的数字。

西城墙被炸开一个五十米的大口子之后。

夏龙山派上去的两个千人队接连被灭。

单论肉搏战关宁军面对清军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所以说口子给你了,你却未必能冲进去。

这就是当时夏龙山面临的一大窘境。

最后这个困局是咋破的呢?

还不是杜寒出手帮忙。

先是一通佛朗机炮延伸炮击。

然后是三千燧发枪兵贴脸放枪。

这才生生撕开了口子,让夏龙山的大军冲入了城内。

所以说,纯冷兵器对砍谁怕谁呀。

最后不还得是拿燧发枪出来说事儿嘛。

明军的第四个优势,攻城器械准备得很充分。

楯车毁坏373辆,云梯车毁坏92辆。

坦白说这样的损失可谓是十分巨大。

而到了吴三桂这里这些全都不是事儿。

为啥,因为吴三桂苟啊。

楯车,云梯车,他每样让人造了1000辆。

这是个不小的工程,但人家吴三桂就是把它事先做到位了。

吴三桂的表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在这件事上沈战对吴三桂是非常满意的。

明军第五个优势便是关宁军本身。

杜寒给沈战写的密信里说得很清楚。

【关宁军登城作战悍不畏死,状若疯狂!】

【巷战虽不及建奴,关宁军仍不失血性!】

看看沈战的头马杜寒是怎么评价关宁军的吧。

说啊,登城作战是死人最多的。

玛德城头上的擂石滚木跟不要钱似的往下砸。

那箭雨更是一片一片地射个不停。

还有阴损至极的金汁,泼谁身上谁就废了。

面对这样的战斗有几个人能不虚呢?

问题是人家关宁军真就没虚啊!

杜寒是亲眼看见的。

在攻城战最激烈的时候,关宁军如秋天的落叶般成片成片地从城头往下掉。

然后又一批接着一批地往上冲。

再说跨过城墙之后的巷战。

这种平地上的肉搏战十分考验士兵的个人勇武。

说到士兵的个人勇武谁能是女真士兵的对手呢。

深山老林、冰天雪地里培养出来的女真士兵,一个打三四个没太大毛病吧。

即使这样,关宁军也丝毫没怂。

一换一做不到就二换一。

再不行就三换一,四换一。

辽东军民对建奴的仇恨是其它地方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就说当初清军入辽阳。

据说辽阳有三十万大明百姓上吊于家中。

你敢想象三十万人同时上吊的画面吗?

如果你亲身经历过,那么你一定会留下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那么问题来了,辽阳百姓为什么要集体上吊呢?

答案是他们害怕受辱!

在皇太极、多尔衮这些政治家出现之前,建奴对汉人的摧残是无法想象的。

从深山老林里崛起的野蛮种族蹂躏起文明种族。

那种蹂躏是没有底线的。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女人……

孩子……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十室九空,在某些场景里这个词儿还是太保守了。

现在,沈战发动了针对建奴的灭国之战。

那些苟活下来的辽东军民终于有机会为亲人报仇了。

关宁军在战场上的疯狂连吴三桂都控制不了。

仇恨的力量能捅破天。

“看来盛京城一战还得依靠关宁军!”沈战默默地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