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变法争议(2 / 2)

加入书签

另一位嬴姓公族长辈嬴崇也跟着附和,他身形消瘦,眼神却透着犀利,抢声道:“大王,老臣也以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自古以来,未有轻易变更律法而能长治久安者。商鞅一介外人,带来的这些新奇玩意儿,谁能保证不出乱子?若是贸然推行,秦国必将陷入动荡,还望大王三思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子擦着额头冒出的汗珠,眼神中满是对未知变革的恐惧。嬴崇深知变革意味着打破现有秩序,他害怕失去现有的地位与安稳,这种恐惧让他不假思索地站出来反对。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保守的官员也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地表示赞同。

商鞅见状,神色不变,上前一步,对着众人拱手道:“诸位大人,时代不同,局势各异。秦国当下,外受列强欺压,内有民生凋敝,若继续因循守旧,抱着祖宗之法不放,无异于坐以待毙。变法,正是为了顺应时势,救秦国于水火。就如治病,病入膏肓,还用旧方,如何能起死回生?”他言辞恳切,声音朗朗,试图说服众人。商鞅心中明白,这些旧贵族和保守官员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但秦国已没有退路,唯有变革才能求生。

嬴烈猛地抬起头,眼中喷火,怒视商鞅:“你这黄口小儿,懂得什么!秦国的规矩,是历代先王用鲜血和智慧铸就,岂容你轻易篡改?你口口声声说变法图强,我看你是别有用心,妄图扰乱秦国根基!”嬴烈此刻气得浑身发抖,他觉得商鞅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竟敢挑战祖宗成法,心中的怒火让他失去了平日的沉稳。

商鞅不卑不亢,微微一笑:“嬴烈大人,若先王在世,面对如今秦国困境,想必也会求新求变。我所倡导之变法,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皆是以秦国国情为基,以强国富民为旨。大人只知守旧,却不顾秦国未来,这才是真正的不忠啊!”商鞅心中虽对嬴烈的辱骂有些恼火,但他强压怒火,以理服人,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嬴崇冷哼一声:“哼,你说得轻巧!废除世卿世禄制,让那些寒门子弟与我等平起平坐,争夺爵位,这不是乱了尊卑秩序吗?秦国还能安稳吗?”嬴崇一想到寒门子弟可能与自己平起平坐,分走利益,心中就一阵恐慌,语气中满是轻蔑与不满。

商鞅目光炯炯,直视嬴崇:“嬴崇大人,世卿世禄制让多少无能之辈尸位素餐,阻碍秦国发展。而军功爵制,能激发众人斗志,让有能者上位,为国效力。如此,秦国军队方能战无不胜,国家才能昌盛,何乱之有?”商鞅据理力争,试图打破他们的固有观念,让他们看到变法的好处。

这时,又一位嬴姓公族的年轻人嬴晖按捺不住,挺身而出,涨红了脸,大声道:“商鞅,你以为你是谁?凭你这外来户,也想改变秦国?我看你是痴心妄想!这秦国的天,还是得靠我们这些公族撑着,你那些歪门邪道,趁早收回去!”嬴晖年轻气盛,自恃公族身份,根本看不起商鞅这个外来者,言语间尽是傲慢与偏见。

商鞅环顾众人,神色镇定,高声回应:“诸位公族大人,我深知你们为秦国过往有过付出,但如今秦国危在旦夕,不变法,秦国将亡,你们的爵位、封地又何以为继?变法,是为了给秦国注入新的活力,让秦国在列强环伺中生存、壮大。军功爵制,给了每一个有抱负的秦人机会,包括你们家族中的有志之士,他们同样可以凭本事建功立业,为家族争光。若一味守旧,秦国衰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商鞅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既肯定了公族的过往,又点明了当下的危机,希望能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

秦孝公此时重重地拍了一下王座扶手,怒喝道:“够了!寡人既已决心变法,就不容置疑。秦国已到生死存亡关头,不变法,唯有亡国。诸位若真心为秦国着想,就当顺应大势,助寡人推行新法,若有违抗,国法处置!”他的声音如雷贯耳,在大殿内久久回荡,彰显着不容动摇的决心。秦孝公此刻心中怒火中烧,他见这些公族和保守官员冥顽不灵,不顾秦国大局,恨不得立刻以国法震慑他们,让变法之路畅通无阻。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嬴烈、嬴崇等人虽心有不甘,但在国君的威严下,也不敢再言语。

阳光依旧洒在栎阳宫,可此刻,这光芒中多了几分决然与坚毅,秦国的变法之路,就在这重重阻力与坚定决心的交织中,正式拉开序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