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0章 舌战群儒(2 / 2)

加入书签

“我们先说这个骑士精神啊,骑士文学大体诞生于中世纪的央格鲁诺曼文学时期,这种骑士文学是欧洲教会发展的理想化产物。”

“骑士本身就是贵族阶层,所以一些为教会服务的作家就会在作品里讴歌骑士的勇敢忠诚浪漫等等高贵的品格,所谓的被恶魔蛊惑也是教会为了让那些犯了错的信徒能够醒悟过来继续驯化他们的手段。”

“这些古典的骑士文化在如今的欧洲本地人看来,都是彻头彻尾的文化糟粕,而你拿着外国的文化糟粕来证明本国游戏中一个罪犯的剧情塑造有文学深度......呵呵。”

“事实上如今文学界公认的欧洲最有价值的骑士文学作品是《堂吉诃德》,而这部作品之所以有价值恰恰是因为他的内核是在讽刺骑士主义。”

“那么问题来了,你说自己个人素养高,文化也高,但你在赞赏那些如今欧洲人都视为糟粕的古旧骑士文学,完全无视了《堂吉诃德》的意义?是没读过吗请问?”

“还有你说的兰斯洛特剧情,他勾搭王后逃亡法兰西,逼着亚瑟王带兵前去攻打,结果背后被人篡位自己也死在这场战争之中。直接导致了王国的覆灭,亚瑟王的死亡,可他的赎罪剧情在哪里呢?你真的读过兰斯洛特相关的文学着作吗?你不会是从bGo里了解到这个角色的吧?”

“bGo是一款二游,也有动漫和其他游戏,哦。原来从二游里知道一个文学中的角色就叫有个人素养?”

“孩子啊,读书少不是问题,读书少却装作自己有文化那是不是有点鱼质龙文呢?下次说别人素养低的时候,先审视自己。”

“行,下一个。”

问:有这样一部作品中的角色曾经身居高位,因为一些原因受罚住在了河里面,因饥饿三天两头就出去吃一个人,历经千百年受害的人不计其数,有一天遇到了师徒三人被打败后被收为三师弟,最后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功德圆满成了佛。

如此三观不正的作品却深受人民的喜爱,据此创作出的二创作品数不胜数。

“哎,真的,你去看一下《西游记》原着吧,哪怕是电视剧呢。”

“且不说沙僧在流沙河待了几百年,每隔七天就要受一次万箭穿心之苦。就说西行这一路用双脚挑着行李走遍十万八千里这算不算罚,一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都要打这算不算惩罚,还有最后他封的是菩萨不是佛!”

“佛教等级森严,佛就是佛,菩萨就是菩萨,你说沙僧成佛别说原着,电视剧你也没看过啊。”

“那我给你科普一下吧,《西游记》这本书诞生于明朝最动荡的那五十年,整本书充满了对官僚阶级的讽刺,整本书揭露了这么一个利益链条。妖吃人——神保妖——妖成佛。”

“换句话说,悟空八戒沙僧,一个暴虐一个好色一个吃人,但他们在高层授意下走个过场直接成佛成菩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明朝官场的讽刺。”

“更别提原着中有背景的妖怪被接走,没背景的妖怪被一棒子打死,更有狮驼岭这种人间炼狱,被如来放任一千多年。”

“所以读西游要读懂其中的讽刺,这部着作有一半的文学价值就在于讽刺,而另一半的价值就在于极其精彩的角色塑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