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2章 全凭一人词(2 / 2)

加入书签

陈碧以为他要白日宣淫吓得一动不敢动,弘景帝原本只想和她温存一番,见她这般云娇雨怯顿时被勾起了兴致,留在璧月轩胡天胡地了许久才回御书房处理政事。

另一边,太子得了弘景帝的允准之后第一时间回东宫召集属官商议重审贪污案的事宜,刑部秦泰是他的人,都察院也有人暗中听命于他,麻烦的是大理寺的人选。

还有柳满江这个罪魁祸首,他被带走时既不争辩也不反抗,一定是丞相承诺了他什么,提审时要格外小心。

“太子所言甚是。”

太子太傅附和,但在大理寺的人选上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现任的大理寺卿周轶是弘景二十年的进士,这些年在大理寺一直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直到升任首卿,太子不妨信他一信。”

“哦?”

太子扬眉,回忆周轶升任大理寺卿后都有哪些作为,却什么都想不起来,这个人就好像还被同僚打压着,十分不起眼。

“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啊!”

太傅捋着胡子赞叹,范卓伏法后大理寺瞬间沦为众矢之的,谁见了都要绕道走。

周轶上任后敬慎威仪整肃内外,更带着整个大理寺从党争中全身而退,这般魄力和手腕,如何不叫人叹服。

这倒是他孤陋寡闻了,周轶上任后他几次招揽皆被对方岔开话题,他以为周轶就是丞相留在大理寺的后手,原来竟不是吗?

太子倍感讶异,权衡之后决定依太傅所言,将大理寺的人选交给周轶来定。

周轶一直在等待证明自己的时机,没有辜负太子的期许,不仅毛遂自荐由他亲自担任大理寺协审的官员,更是主动将当年范卓审结此案的卷宗呈给了太子。

按照范卓当年的审查,当年陈海生是临时起意动了染指军饷的念头,没有任何人指使。

现在陈海生已经洗清了冤屈,那卷宗上这句“无人指使”就有待考证,亦或者无人指使是真的,柳满江才是临时起意的那个。

太子昼夜不眠,与属官们将卷宗翻烂了也没有找到能把所有罪证归结到柳满江一人身上的记载,到底有没有人在背后指使竟要全听他一人之词。

他说有就有,他说没有就没有,他说是谁就是谁。

太子熬红了眼,明知道柳满江一定会指认宁王是幕后主使却依然还是要提审他,不然他就有包庇之嫌了。

真是好歹毒的计谋!

太子扼腕,传令单子阳召贺九思回宫,让贺九思提醒明若昀有个心理准备,三日后他要开堂提审柳满江。

“就不能想个办法让他闭嘴吗?”

贺九思烦躁,明知道他会胡说八道还要给他说话的机会,太憋屈了。

太子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因为他也这么想过。

可不让柳满江说话就无法证明陈海生的清白,让他说话宁王就要背上骂名,这是个死局。

明若昀比他们兄弟二人沉得住气,让贺九思帮他给太子带句话:“就说‘有劳太子殿下提醒,小臣会尽可能想办法自证清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