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操作系统适配决策(2 / 2)

加入书签

“每种处理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指令集,要确保操作系统在不同处理器上都能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优化工作。仅靠我们项目组里的这些人,恐怕很快就会应接不暇,所以必须好好规划一番。”

方文率先发表意见:“依我看,8 位处理器我们可以不用考虑适配了,一个是 8 位处理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大多数厂家都已经不再生产搭载 8 位处理器的电脑,另一方面,16 位处理器的价格也是一降再降, 8 位处理器的价格优势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了。”

秦奕接着说道:“关于 32 位处理器的适配处理,我觉得也可以暂且搁置。当前市面上的主流操作系统仍是以 16 位为主,我们不妨先专注于适配 16 位处理器。后续若有相关需求,再逐步适配 32 位处理器。”

尽管市面上早早地出现了 32 位处理器,但秦奕心里清楚,32 位处理器要成为主流,还需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

前世,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后,32 位处理器才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如今距离那个时间点还有将近十年,他们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提前谋划。

至于为何 32 位处理器此时已问世,却要在十年后才成为主流,其中存在诸多因素。

首先,当下的半导体制造工艺相对落后,生产 32 位处理器的成本高昂,良品率也较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工艺不断发展进步,到了 90 年代中后期,便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性能更稳定、集成度更高的 32 位处理器,从而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其次,计算机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需要强大的处理器,还离不开与之匹配的内存、硬盘、显卡等其他硬件设备的协同配合。

现阶段,其他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接口标准尚无法充分发挥 32 位处理器的优势。

到了 90 年代中后期,各类配套硬件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都有了显着提升,能够与 32 位处理器协同工作,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使用体验。

最后,操作系统本身和应用软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目前,大多数软件都是针对 16 位处理器开发的,专门为 32 位处理器优化的软件数量较少。

只有随着 32 位处理器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软件开发商才会投入更多资源来开发支持 32 位处理器的软件,进而形成软件与硬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速 32 位处理器成为主流的进程。

林宇轩内心的想法与大家不谋而合,看到其他人也提出类似建议,便果断拍板决定:“行,那就这么定了,我们先专注于开发适配 16 位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基本都讨论完毕了,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吗?”

“如果没问题,那就散会,大家继续投入研发工作吧!辛苦大家了。”

就在这时,秦奕突然插话道:“等一下,我还有件事要宣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