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高可用指标、系统集成与优化(2 / 2)
“明白。” 吴松英继续问道,“那系统原型通过验证之后,计划的下一步是什么?”
“系统原型通过验证后,第三步要推进系统集成与优化。” 秦奕回应道,“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就如同机场的大脑,统一协调航班调度,合理各种资源,保障机场有序运行,但机场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一系列核心运营类子系统。”
“航班信息显示系统能实时为旅客和工作人员提供航班动态和行李转盘信息。离港控制系统管理着旅客值机、登机的整个流程。行李处理系统实现行李的自动化分拣与全程追踪,减少行李丢失、错拿的情况。”
“还有空管协同决策系统、机坪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货运管理系统这些系统都需要与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进行交互。另外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还需与空管、航空公司、海关边检部门和气象部门等大量外部单位的系统对接。”
“所以,提前定义好系统间的交互协议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与其他系统交互做好充分准备。”
“至于系统优化方面,主要从功能细节、数据处理和算法设计这几方面着手。”
“在功能细节上,现阶段我们已能将原型系统交付给工作人员试用,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大概率会发现一些与预期不符的操作,我们可以收集他们的使用体验,听取他们的意见,针对他们关注的地方,在功能和交互设计上进行优化。”
“除了功能优化,数据处理的优化也至关重要。”
“在数据存储环节,诸如空管、航空公司这些不同的外部系统数据格式大概率会存在差异,极易导致信息延迟或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确保各系统间的数据能在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这里以统一的方式共享给有需要的用户。”
“同时我们也应该构建中央数据仓库,将航班动态、资源状态、气象信息等多源数据整合起来,打破数据壁垒,让各部门都能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
“可以的话,我还希望搭建一个高效的数据存储架构,我们可能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合理分布在多个存储节点上。这样一来,当系统需要调用数据时,能快速定位并获取,极大提升数据访问速度。”
“在数据质量治理上,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建设一定的数据验证机制,像航班时刻、机位占用状态等关键数据,我们要去除重复、错误以及不完整的数据,避免因‘脏数据’引发误判,影响机场正常运营。”
“此外我们还建立数据异常报警机制,一旦出现机位分配冲突、行李系统宕机等异常情况,系统能及时发出警报,以便我们迅速响应,妥善处理。”
“在数据传输环节,有条件的话也应该引入加密与压缩技术。”
“机场与外部单位系统对接时,数据传输频繁且涉及敏感信息,如旅客身份信息、航班安全信息等。通过加密技术,能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压缩技术则可减少数据传输量,降低网络带宽压力,确保数据快速、安全地传输。”
“另外算法设计的优化也需要在不同核心场景上不断迭代以提高相关指标。”
“当然,这么多集成和优化的内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而第三步,我们后续会制定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打算分阶段、按步骤,逐步达成各个既定目标。与此同时,计划的第四步 —— 建立运维与应急体系,也会同步推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