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章 祸b流通学之双赢(2 / 2)

加入书签

见他惊愕的表情,李恪立马就将他的心思猜了个透。

“没错!殿下咱们蜀王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王玄策捂着胸口,感觉心都在滴血。

他觉得,李恪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自他总管蜀王府财务以来,一直都压力山大。

生怕哪天周转不过来,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果影响到殿下的大业,他就是蜀王府的罪人!!

“玄策,本王觉得有必要给你科普一下货币流通学了。”

李恪意识到,这家伙目前的理念已经跟不上蜀王府的步伐了。

“祸b流通学?那是个什么学?”

王玄策喃喃道,眼神中带着浓浓的疑惑。

“我只听说过《算学》、《书学》、《律学》、《太学》、《国子学》…没听说过什么祸b流通学。”

他曾经是县令,自然学习过大唐国子监的相关科目。

但无论他如何回想,都没想起来大唐有这一学科。

“玄策,若是没了万宝阁的补给,你觉得咱们能玩转北疆吗?”

李恪回答这一问题,而是直接抛出了个问题。

“这…恐怕有点难。”王玄策想都没想,就直接摇头。

这段时间下来,万宝阁垫了大量的钱财进去。

若非有东突厥贵族和薛延陀抄家所得的黄金维持,恐怕都要支撑不下去了。

没办法,蜀王府的摊子实在是铺得太大了!

且不说,定襄城有超过五万的工人在上工,每天光伙食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更别提在河东道开采矿产的工人也过万了…

另外,蜀王府还有庞大的府兵队伍需要供养。

这其中,哪一项不需要玩命地烧钱啊?!

“那本王就告诉你,你若能把格局打开,玩转北疆易如反掌。”李恪淡淡道。

之前一直没机会聊这个问题,今天索性掰开讲透。

“作为蜀王府财务的掌控者,你的格局也必须打开!”

闻言,王玄策立马掏出纸笔,准备开始记录。

他知道殿下又要开始上课了,必须认真听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些牧民上工,目前采取的是公分制度是吧?”

王玄策点头如捣蒜,牧民们确实只登记工分,不领钱。

若是牧民们需要采买物资,至于用工分去府衙的供销社核销即可。

“就拿羊脂皂工厂举个简单的例子,牧民一个月赚300个工分。”

“拿着这300个工分,他可以去供销社购买价值600文钱的商品。”

“按照牧民的习惯,这些工分顶多就用来换取一些粮食,雪花盐、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这些物资大多价格并不高,咱们付出的代价也并不大。”

“但在这一个月个工作中,一个牧民却能生产出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羊脂皂。”

“而万宝阁的羊脂皂价格有多离谱,利润有多丰厚,就不用本王多说了吧?”

王玄策手中的笔忽然停顿下来,脑瓜子一下就通透了。

这感觉,就跟堵塞多年的脑血栓突然被疏通了一般,陡然灵光乍现!

李恪并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继续解释道:

“以价值600文的薪酬换取百倍,甚至千倍的利润,你觉得还亏吗?”

王玄策大声应道:“不亏!绝对不会亏!咱们简直赚大了!”

李恪微微颔首,“而赚取的这部分利润,完全可以投入到再生产,甚至是扩大生产。”

“如此一来,咱们还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在工分兑换的过程中,咱们蜀王府也不是一点都不赚吧?”

“羊脂皂中有暴利,工分核销的时候又有利润,不就是双赢吗?!”

王玄策:“???”

殿下,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双赢是这么理解的吗?

卧槽!

敢情您理解的双赢是自己一个人赢两次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