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3章 白毛阁大学士(1 / 2)

加入书签

【今日加更一章?w?】

江宁与刘文明聊了一阵,目光投向鸿胪寺内,只见不少藩邦使臣正跪地磕头,一边跪一边哭。

他不禁有些疑惑,问道:“老刘,这些使臣这是在干啥呢?

大白天的在这儿不停地磕头,难不成是吃错药了?”

刘文明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大人,您有所不知。

藩邦使臣进见大明天子,按规矩是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的。

然而,这些藩邦的礼节与我大明有所差异,所以他们只能提前在此练习。

当年世宗嘉靖爷在位的时候,有西洋使臣不愿行跪拜之礼,声称只信奉什劳子上帝。

最后世宗爷龙颜大怒,直接将其赶出大明国土,还扣押了他们的货船长达三个月。

最后逼得那西洋使臣没办法,只能在鸿胪寺苦练大礼整整一个月。

最终在大殿之上,恭恭敬敬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世宗爷这才消了气,放了他们被扣押的货船。”

江宁听完,惊得嘴巴大张,感慨道:“这些藩邦使臣也太惨了吧!”

听到江宁的话,刘文明笑着说道:“大人,这还不算最离谱的呢。

最离谱的要数倭国和朝鲜的使臣。

万历三大征之后,倭国被我大明彻底打怕、打服,每年都得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结果他们第一次派来的使者,不太了解大明的规矩,就因为礼仪问题,当场被赶出大殿。

没办法,那些倭国使者只能下苦功夫苦练大明礼仪。

最后在大殿上,一口气磕了二十七个头,才重新获得与我大明通商的权益。

当时,倭国使臣痛哭流涕,直言愿意永远做我大明的看家犬。”

江宁听完,不禁感慨:“果然,真理只在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倭国被打怕了,为了能当大明的一条‘看家犬’,竟如此卑躬屈膝。”

不过江宁心里明白,这条看似恭顺的“看家犬”,实则暗藏狼子野心,迟早得找机会收拾,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随后,江宁转头看向刘文明,问道:“老刘,那你说说朝鲜使臣又是怎么个情况?

朝鲜一直学习我大明文化,按道理他们在礼节上应该不会出错吧?”

听到江宁的话,刘文明笑着回答:“大人,朝鲜使臣倒不是因为礼节出错。

而是当年万历三大征的时候,倭国差点把朝鲜灭了。

后来神宗皇帝下诏给朝鲜国王,意思是让他们争点气,别总是烂泥扶不上墙,每次都要我大明出手相助。

从那以后,朝鲜使臣每次来,就是哭穷卖惨,指望能从大明这儿得到更多赏赐,还有更多通商权益。”

听到这话,江宁冷笑一声,骂道:“这群家伙还真是满肚子心眼。”

看着越来越多的藩邦使臣,江宁不禁心生感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说此时的大明已如垂垂暮年的老者,不复往昔鼎盛之时。

但仍旧有诸多藩属国小弟,赶在大过年前,前来向这位“大哥”拜年献礼 。

江宁心里明白,这些藩邦使臣前来朝贡,拿出来的都是些不值钱的破烂玩意儿,却都巴望着大明能给他们丰厚的赏赐。

不过,如今有他江宁在,这群藩邦使臣就别再做这种美梦了。

想着,江宁转头,压低声音对刘文明说道:“老刘啊,如今理藩院全权负责接待藩邦使臣以及洽谈商贸诸事,这些藩邦使臣肚子里那点弯弯绕绕,你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如今朝廷虽说国库里是有点银子,但也不算充裕。

所以往后给这些藩邦使臣的赏赐,可不能再像从前那般大手大脚,太过耗费银子了。

不过赏赐还是得给的,你好好安排安排。

古人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老刘,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刘文明听完江宁的话,眼珠子一转,立马笑着称赞道:“大人说得实在太对了!

赏赐这事儿,关键不在于礼物本身有多贵重,而在于这是我大明朝廷的恩赐。

哪怕咱们就给他们一捆稻草,那也是天朝的赏赐,可比他们藩邦的金子金贵多了!”

眼见刘文明如此机灵,一点就透,江宁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道:“老刘,不愧是你!”

同时,江宁也没忘记交代正事,继续说道:“老刘,理藩院接下来与东洋几国的商贸事宜,你可得给咱大明好好争取足够的利益!

尤其是对倭国,不管是使些手段也好,利诱也罢,甚至恐吓也未尝不可。

最重要的是,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大把的银子来买咱大明的货物。”

刘文明立马点头哈腰,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大人,您就放一百个心吧!

这些事儿下官早就安排妥当啦,保管让他们大出血不可!”

江宁对刘文明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刘文明堪称妥妥的“影帝”,当初身为锦衣卫密探,暗中潜伏天津多年,最后把天津的官员卖得一干二净。

就凭这手段,那些藩邦小国还妄图占大明的便宜,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们怕是被刘文明卖了,还会满心欢喜地帮着数银子,甚至忍不住夸赞大明对他们实在是太好了。

就在此刻,江宁正打算告辞。

却突然听到理藩院中传来一阵狗叫,其间还夹杂着几句东瀛倭国话。

江宁顿感疑惑,直接走了进去,刘文明和田尔耕赶忙跟在他身后。

一行人来到一处院落,只见几个身着倭国服饰的人,正将一只狗打伤在地。

江宁定睛细看,似乎狗腿都被打折了,那黄狗躺在地上,发出阵阵凄惨的哀嚎。

就在这时,一名倭人竟拔出长刀,作势就要一刀将狗斩下。

江宁见状,当即大喝一声:“大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