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2(2 / 2)

加入书签

文箐与阿素经过这一出,也没了心情谈笑。文箐心想阿素是自己逼了她出头,心里过意不去,便道歉,低声道:“好姐姐,今日连累你了,我这厢给姐姐陪不是的。下次一定不这般冲动了,姐姐便原谅我这次吧。”

阿素不满地道:“小姐,方才你出头的,可把我担心死了。只是你日后要行善,也得打听清楚了。我看杨氏是个想靠人的,就怕她晓得了周家好善行义的名声,明日再找上门来,赖在咱们家如何是好这些事,你我休要再管得。”

文箐一听阿素着恼了,忙讨好她:“是。都听阿素姐姐的。只是姐姐这次你帮了她,说不定老天爷见了,改日便许你个好姻缘。再说,便是母亲在这里,只怕也是会大力相帮于她的。”见阿素羞红了脸,终于又拿周夫人名头堵了她的嘴。走了十来米,又问阿素:“姐姐,这秋日来了,我见她衣裳很是破旧,如何过得了冬”

阿素现在心里七上八下地,今天这事必又会在归州传起来,只怕自家阿姆必是饶不过自己了,哪里还有心思再去想以后虽不落忍,奈何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只哄了她道:“小姐,她都养儿育女的人了,自是会找个差事来,再不济,自有衙门里的养济院,或者归音寺等地方接济于她。咱们家现下也不是救济的时候。小姐,快莫要操她人的心了。你要领了回家,夫人正大病,如何不担心外面的人与事哪里还能静养今次这事,我自也不会同家里人再提及。”

这是文箐第二次听到“养济院”的事了,有心再问,却见阿素已生起小气来,只得转移话题,哄了她不再计较今日自己的鲁莽。

阿素却道耽误太多时间了,只怕回去阿姆都从小绿家回来了,别再挨骂了,催着小姐快快去买了书便回家。文箐也是想摆脱刚才的心绪,一听阿素还乐意陪自己去,想着自己一早决定要学的内容,如今可算是找到机会了,此外以后再有事,自己或有不小心说漏了嘴的地方,也能说是从书上看到的了。

归州这里唯一的书铺,不大,书却是五花八门的。问有无稼穑类的书,伙计拿了种树书、农书辑要、四时农政。阿静问可有什么杂记,伙计把阿素和文箐带到那个书架,文箐左翻翻,右翻翻,在旁边一个书架上找到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后来又翻到了梦溪笔谈、齐民要术,那边阿素原还听过文箐说什么论语,就让店家帮找一卷。一下子就是七本书,结果要价四百七十七贯钞。文箐一听,傻了眼了。古代的书这么贵小五两银子呢

阿素看向文箐,再问具体价格,最后就买了三本,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种树书,居然才一百五十七贯。原来是农书买的人少。而流量多的那些书,自然贵些,店家好赚些,这农书印了,却很少有人买,属于卖 不动的书。

文箐听得伙计这番解释,便道:这书都属于卖 不动的,一次买这么多,何不便宜了最后少了两贯,又让店家送了两刀纸。第一次同小商小贩砍价,心理良好。

想着周夫人的病,便问有没有医书,最好是有揉搓穴位的。文箐搞不清“按摩”这词还有没有造出来,所以也不敢说出来。

店小二听得也不清楚,正好掌柜的下楼来,道:“小娘子说的便是按摩的法子吧听着这书好象是备急千金要方,好似有一套,不过银钱却是贵的,这书自是难得。”说完还仔细打量了一下阿素两人。

文箐让阿素问到底要几多钱才卖 却是至少要四五百多贯才卖 ,还道得找找才是,今日是没办法了。

阿素想着这是小姐要送给周夫人的礼,虽是不解小姐又从何所知这些,但事关夫人便是头等大事,也不考虑银钱了,只让书店老板找到书了,送至周家便是,到时再付银钱。书店老板自是答允,应承待找着了即日便送去。

文箐心中另有打算,想着从她穿越到这里,除了第一次是高烧醒来,从船家讨债,到拐卖 ,上公堂,到刚才的“牵羊婆子”事件,哪一宗都离不开律法条文,这个对自己太关键了。结果一问,唉,结果大失所望,原来古代这类书印得并不多,到归州这个地界,就更是稀少了。阿素很惊讶地看小姐一眼,便安慰道:“无妨,这个只待回苏州,老太爷那个院子里便是书,大明律必不会少。”

掌柜的感叹一声道:“这要早先年说到大诰,那必是家家都有,只是如今,按大诰来讲的也少了,拿这书也没多大用处了。小姐还是回家再瞧吧。”

文箐不懂大诰是什么一部书,但想来也是律书,只是时间有限,也不便于在这里再打听。只得记在心里,以后一定去找来看看。

两人又挂念着三个男孩在家守着院里那两方小天地,没出门,也是可怜。见得路边有卖 小玩意的,便买了三个小马彩陶。

边走边粗粗地看一眼街道两旁,铺面不是太多,这条街上十多家。阿素根本看不入眼这些,道是成都府或者苏州,比这不知繁华多少被她这一打击,文箐不仅是没了游览兴致,而且连谈这些方面的兴致都没了。又怕陈嫂早回去了,在家同夫人一起担心牵挂自己,加上阿素老记挂着需做午饭,便急急地往家赶。

经过“牵羊婆子”的事,心情有些沉重,却又相互故作轻松,两人这一路走,一路说。将要进到通往自家院子的巷子口时,便见到一些人在自家院门口围观,似有个尖利的女声在骂,不知家里发生何事了

难道是胖妇人找上门来算帐了

066 作戏斗刁婆子

阿素心里着急,想着前门不方便。牵了文箐,就绕着后头院门里去了。

阿静正拉了豆子,文简他们俩个到后院,叮嘱他们不得去前院去。一见她二人进来,慌里慌张地道:“小姐,你们可回来了可是买菜碰到何事了耽搁这许久”

阿素同文箐对视一眼,一致摇头,一个道:“无事,只是书太多了,挑得费了些时间。”另一个道:“你且莫慌,外面是何人家里又是有何事”

阿静心神方才定了些,急急地道:“便是这院子原来的看房人来闹事了。”

原来这个院子本是赁的三个月,如今那看房人刘氏夫妻又来找事,道房子不再续了,主人家着急要卖 了。

话说为何会这样只因世人皆贪利,为的一个钱,良心便是往旁放。刘氏见得周家打点丧事都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