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5(2 / 2)
比起在东突厥过着那种提心吊胆,有今日没明日的日子,大唐境内的安定生活,自然是他们所向往的。十年的安稳生活,已经让他们忘记了原来的习惯,开始讨厌战争,反感战争,惧怕战争。
所以当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将情况如实的告诉他们族人以后,这些东突厥的遗民很自然的就接受了他们的提议。
李世民也在这个时候,颁布了鼓励双方通婚的政策。
融合比想象中更要顺利的进行着。
也许两族习性上的差异,会为融合带来一些麻烦,但已经展开了心扉,开了先河,融为一体,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也因了一句话,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敢做的事情。因为困难而不去做,永远不会成功。无视困难,用心去做,也许就会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就如此次融合,历史上因为彼此双方在关系最融洽的时候,没有尝试融合,才有了日后的反叛,但如今只有一个大唐,再无东突厥的存在,又岂会有三十年后的反叛
再一次创造历史的感觉,让杜荷全身心都充满了喜悦,同时也生出了一个念头,恶意的想着:阿史那结社率这一次反叛,非但没有给大唐照成任何的危害,反而促进了大唐与突厥的融合,给大唐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不知阿史那结社率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个消息,会不会气得从地府里爬出来,再死上一次。
长安归来客栈。
作为世界最大的都会,长安数十个坊市仅以客栈来说就不下百家。几乎每一个坊,每一个市都有客栈酒楼。
故而杜荷打算建造情报网,首先考虑的就是客栈酒楼。
归来客栈是长安数百家客战中并不起眼的一件客栈,算不上是最差,但也说不上好,只能位于中等。
店东家是一位非常老实的百姓,名字就叫做王老实,做生意不奸不诈。这类人本不适合做生意,但来往于长安的旅人实在太多,在极大的客流量中,蕴涵着数之不尽商机。即便并不出名的归来客栈也从不缺顾客,小日子是过的有滋有味。
尤其是最近归来客栈迎来了一伙儿财神爷,他们是从塞外来的皮货商,一行有三十多人,他们包下了所有的房间,出手阔绰,喜得素来节俭的王老实也连续从迎宾楼买了三坛杜康酒,天天小酌,自得其乐。
客栈门口挂着客满的招牌,王老实一壶酒,一碟小菜,自饮自啄,好是快意。
店小二无所事事,双眼直勾勾的望着王老实手上的酒杯,靠了靠前,低声道:“东家,您不觉得奇怪嘛这些胡商不让我们干活,给钱却给的那么爽快,这其中有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胡扯”王老实白了他一眼,道:“干活去,你管那么多闲事做什么,我们开门做生意,难道还要将豪客拒之门外不成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其实他心底也在嘀咕呢
他在长安做了二十多年的生意,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顾客。
他们不但包下了客栈,还不需要他们帮忙打理房间,唯一的要求只有餐餐有酒有肉,酒要马奶烈酒,肉要最新鲜的羊肉。
他们早出晚归,似乎很忙,对此王老实固然觉得奇怪,但他有着生意人的觉悟,识趣的按照吩咐来做,没有任何越轨的地方。这样即能赚钱,也不会惹祸上身。
急促的脚步声走进了店内,王老实抬头想说:“客满,请找别家”但话刚要出喉,立刻改变换上一副最贴心的笑容道:“大东家,今日怎回来的那么早需要为你们准备午餐吗”
来人正是包下他们客栈的胡商大东家,他身长八尺,高大魁梧,脸上长着横肉,看上去不像是生意人,到有几分强盗的感觉。
往常这位胡商东家早出晚归,不到夜幕降临,绝不回来,今日午时未过,便见他回来,满心疑问。
胡商大东家顿住了脚步,露出了一个友善的微笑道:“不了,我只是有些累了,回来休息一下,别来打扰我。”
王老实点头说是,但眼底却有着一丝奇怪。他看出来了,胡商大东家表面故作镇定,言行如一,可眼底却藏有深深的愤怒,不知是何故,他明智的没有多问。
胡商大东家疾步走入后堂。
归来客栈食宿一体,前厅用膳,后堂住宿。
他疾步来到后堂天字一号房,见四周无外人,轻轻的敲了敲门。
“进来”
胡商让两人守在屋外,推门进屋。
屋内上首坐着一位身长九尺,异常彪悍的中年人,假如杜荷在这里,必然会惊骇的叫出声来:“大度设”
薛延陀的少主大度设。
“属下拜见少主”胡商拳头斜架在胸口,恭恭敬敬的对着大度设深深一拜。
大度设神情有些疲惫,眼中布满了血丝,沙哑着嗓子道:“情况怎么样,那个废物有没有出卖我们,将我们说出去。”
胡商肃然道:“经过我多方打探,似乎阿史那结社率还知道一些道义,没有将我们说出去。”
“那就好”大度设竟然长长的吐了口气,脸上一阵轻松,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生擒李世民的决策,并非只有一个幕后主使者,阿史那结社率代表东突厥是其中之一,大度设代表的薛延陀也是其中之一。
薛延陀已经开始针对唐朝了。
说来匪夷所思,因为朝与薛延陀的关系,那就是阿哥阿弟,非常的亲密,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一切要从十多年前说起了。
薛延陀是敕勒部落之一,他们是部落联合体,由薛与延陀两部合并而成,合称薛延陀。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东突厥。当时颉利可汗所统帅的东突厥威震天下,连大唐也不得不对它低头。
为了消灭东突厥,李世民在对外外交上做了两个极其明智的决定:其一、煽动突利反叛颉利,造成东突厥分裂;其二、与薛延陀结盟,扶持薛延陀对抗突厥。这两策军达到了完美的效果,给不可一世的颉利带来的巨大的伤亡。因为他们的消耗,大唐才能一战而灭东突厥。
薛延陀也因此而攀上了大唐这棵高枝。
唐朝灭了东突厥之后,将东突厥的百姓都迁到黄河以南安置。如此一来,原东突厥的领地就无可避免的空余了出来。而大唐的重心放在了开拓西域,开发丝绸之路,并没有打算治理北方草原。北方也就让薛延陀这个盟友打理,正是各期所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