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9(1 / 2)

加入书签

美国这两个共和国,尤其是中国。对英国来说,很重要。不过,这种结盟都是暂时的。中国一旦崛起超过德意志,中英两国的摩擦是必然的。我们也要有所准备。”

这时,陆军大臣袁世凯问“德意志和俄国的关系怎么样自从中国在远东击败俄国,收回库页岛尼布楚等地,中俄关系就降到了冰点。随时都有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德意志和俄国都是君主制国家。要是德意志和俄国联手,中国就被动了。”

梁士诒说“德意志和俄国不太可能联手。德意志皇帝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的三皇同盟已经完全破裂。1878年的柏林会议,俾斯麦对奥匈和土耳其的偏袒就已经导致了作为表面上的最大输家的俄国和德意志关系紧张,1879年的德奥同盟条约更是把德意志拴在了巴尔干地区的火药桶上。果不其然,1885年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危机,彻底导致了俄奥关系破裂。而为了防止德意志介入,俄法关系迅速拉近,而又导致了俾斯麦对俄国进行经济制裁,而俄国人为了应对德意志的制裁,立刻向法国获取贷款。现在俄法联盟的经济基础基本成型。俄法两国倒是走得很近。”

梁启超说“以我的研究来看,德意志和俄国两国倒是有可能开战。在1887年的一份条陈中,已经87岁的德意志名将毛奇再次提出东线优先计划即向俄国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1887年7月7日,科堡家族的费迪南成为保加利亚沙皇,而这位和奥匈帝国关系密切的沙皇让俄国愤怒不已,而开始认真考虑与法国结盟。而惊恐的俾斯麦被迫将德奥同盟条约送到伦敦,声称如果奥匈英国受到威胁,德意志有责任对俄国或者法国作战,而苦于法俄干涉英国在埃及的事物的英国人再次联手德意志对俄国施压,而这一次彻底埋下了俄国对德意志仇恨的种子。”

曾纪泽说“对俄国人,我们不能有任何幻想。除了继续支持列宁革命,搞乱俄国,西北军区也要做好再次作战的准备。毕竟中俄在西北边境边防线太长。铁路方面,再过两年差不多可以覆盖大西北。”

梁启超说“沙俄现在的处境并不妙。被中国击败后,沙俄的泛斯拉夫主义和沙文主义泛滥,涌现的泛斯拉夫主义运动使其领导层极度渴望扩大在巴尔干的影响,以解放斯拉夫人,而混杂着对东正教俄罗斯传统的维护,这也导致了英国反俄情绪激化。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不平静。自克里米亚战争后,英国和奥匈帝国一贯支持土耳其人对抗俄国,故而不会束手旁观。1890年后,英国证券市场也向俄国关闭。土耳其人最后大获全胜,这样俄国什么也捞不到了,在国内的泛斯拉夫团体大力呼吁俄国直接干涉。俄奥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一旦俄奥开战,无论谁是进攻方,德意志都别无选择,只能加入奥匈帝国一方。”

曾纪泽点点头,说“在不久的将来,一次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中国才要未雨绸缪。处理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

梁启超说“其实泰西列强的外交关系也不算太复杂,比如说,法德和解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法国,其次才是德意志,当然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只有英国。因为英国是既得利益者,德意志是挑战者,法国则是双方都想要拉拢的对象。普法战争后,德意志成为欧陆第一强国,那么他下一步必然会谋求和英国同等的地位,瓜分殖民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的削弱英国方能实现。”

曾纪泽点点头,说“确实如此。竟然美国现在基本上处于中立的状态,我们可以与之发展贸易。中国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沙俄,所以我们可以和英国结盟,对付沙俄。至于德国和法国,我想中国将是他们拉拢的对象。我们保持中立。”

外交大臣伍廷芳说“皇上说得对。至于北美南美一些国家,我们也可以发展友好关系。”

在这次吹风会上,曾纪泽盛宣怀容闳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中国还是大力发展与英国美国的关系,联合抗俄,在德国和法国之间,保持中立。

而不久,在朱尔典的斡旋下,英国正式与中国结盟以对抗俄国和德国等的同盟,但也同时关闭了德意志的亲英路线。

除了美国奉行中立立场,世界逐渐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矛盾逐渐尖锐,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136章 帝国海权

确定了中国“联英抗俄”的外交总战略后,曾纪泽还有刘步蟾邓世昌黎元洪等海军将领讨论了中国海权问题,让他们坚决捍卫帝国的海权,保障帝国在整个亚洲的领土。

曾纪泽说“我们中国之所以有今日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全靠我们原来的水师打造了一支亚洲一流的舰队,控制了东亚的海权,才牢牢掐住了日本人的脖子。如果朕预料得不错的话,今后十年,德皇威廉二世会以巨舰大炮来挑战英国的海权,最终会导致英德巨炮战列舰竞赛,到时候两万吨的巨炮舰就会很多,我们中国的海军绝对不能落后。”

冯国璋一直在陆军,对海权不太了解,道“中国是个内陆国家,自古以来重视的就是陆军,我们现在也应该大力发展陆军,现在争世界海权,我不太理解。”

邓世昌说“冯总长这话我不同意,我们中国海洋贸易的兴盛,自唐朝就开始了。初唐就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船舶商人并征税。海外诸国,日以通商,船队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远达波斯湾红海和东非沿岸,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宋代的经济中心南移,东南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命脉所在,沿海居民纷纷弃农下海,内地的许多商人也加入其中。元朝每岁招集舶商,于番邦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听其货卖。中国指南针的发明,更推动了远洋航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