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27(1 / 2)

加入书签

分裂成二半,一对闪着洁白光芒的钩牙带着湿润的气息就要插进陆丰的头部,而一旦被咬实,便意味着一只啮齿生物生命的终结。

“吱”

一声惊恐的鸣叫从树冠上传下,那时疤脸看到从枯叶中窜出一条毒蛇的正常反应,作为松鼠的天敌之一,疤脸有理由如此恐惧。

但是陆丰并不是普通的松鼠。

“碰”

拐棍突然弹出,狠狠地抽打在毒蛇的脑袋上,

或许,这样的突然袭击能够对一般的松鼠凹槽中枯叶的厚度很深,陆丰的小拐棍足足伸进去三分之一才到底,而不知怎么回事,陆丰的小拐棍在底部接触到的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一种带着弹性的柔软。

这柔软不同于土壤的柔软,处于好奇,陆丰又稍微多搓了几下

“嘶”

枯叶翻飞,黑影攒动

如同闪电一般,一条细长的黑红色条状物从枯叶下猛然弹跳起来,三角形的前段突然分裂成二半,一对闪着洁白光芒的钩牙带着湿润的气息就要插进陆丰的头部,而一旦被咬实,便意味着一只啮齿生物生命的终结。

“吱”

一声惊恐的鸣叫从树冠上传下,那时疤脸看到从枯叶中窜出一条毒蛇的正常反应,作为松鼠的天敌之一,疤脸有理由如此恐惧。

但是陆丰并不是普通的松鼠。

“碰”

拐棍突然弹出,狠狠地抽打在毒蛇的脑袋上

第241章 分流完成

“啸”

锐利的鹰啸划破长空,一道灰色的身影从空中凌厉落下,带起一股猛烈的飓风。

在空中盘旋了整整十三圈之后,灰羽终于忍耐不住地面上那条黑红棍状物散发的诱惑,从空中落下,用利爪按住软趴趴的毒蛇便用钩状的尖喙撕扯起来。

“吱”

终于来了

这条毒蛇正是偷袭陆丰不成,反被陆丰甩脱了全身脊椎关节的毒蛇,而根据浑身黑红环节相间的形状,这显然是一条赤练蛇。

不过,陆丰并没有将这条赤练蛇剥皮去脏做成蛇肉羹,而是丢在了山林和草海的交接处那一片长满青苔的页岩带上,同时搬来一块足够分量的石块将赤练蛇的脑袋压住,随后陆丰隐藏在山林一侧大松树的树冠上,静静地等候。

没过多久,随着一声锐利的鹰啸,灰羽登场。

“撕拉撕拉”

被陆丰甩脱全身关节,压住脑袋的赤练蛇根本无法反抗,只能任由灰羽的尖喙在身上肆虐,撕开蛇皮,钳断骨肉,虽然距离有些遥远,但是陆丰依稀可以听到灰羽进食时发出的撕扯声。

“吱”

和上一次战斗的时候瘦了好多

隐藏在树冠深处,陆丰只露出一个脑袋,仔细观察着灰羽。

显然随着冬季的临近,灰羽能够捕猎到的食物越来越少,身形也随着食物摄入量的减少而越发消瘦,和上一次鹰鼠大战时相比,灰羽整整瘦了一大圈,就连翅膀上棕黑的飞羽都失去了光泽。

或许,该打声招呼

如此想着,陆丰从大松树的树冠上蹲坐起来,发出一声带着友善气息的鸣叫。

“吱”

“啸”

显然陆丰的突然出声吓到了正在狼吞虎咽的灰羽,它警觉的抬起脑袋,看向从大松树茂密松针中蹲坐起来,显露出上半身的陆丰,嘴角还挂着一丝洁白的蛇肉。

而看到发出鸣叫的是陆丰,灰羽乌溜溜的眼睛中闪过一丝惧意,然后它猛烈拍打翅膀,同时双爪牢牢抓住还没有吃完的半截赤练蛇,想要带着赤练蛇飞回巢穴再吃。

显然灰羽并没有忘记鹰鼠大战,同时被一只松鼠击败的恐惧依然盘恒在它的心中

不过,赤练蛇的头部被陆丰搬过来的岩石牢牢压住,任凭灰羽不断拍打翅膀,却不动分毫。

“吱”

别害怕慢慢吃

继续发出轻柔的鸣叫,安抚着面前有些惊慌的空中猛兽,而陆丰的叫声中似乎带着一丝让人不由听从的魔力,缓缓地,灰羽剧烈闪动的翅膀改成了滑翔,然后重新落在页岩带上。

然后,这只笔架山上的空中王者歪着脑袋小心翼翼地看了陆丰一会儿,确认陆丰不会突然从大松树上窜下来发动袭击,于是不再关注陆丰的动作,转身重新开始向爪下的赤练蛇发动凶猛的进攻。

“吱”

这才对嘛

看到灰羽的状态,陆丰满意地点着脑袋。

现在已经是下午时分,原本陆丰将赤练蛇丢在页岩带上只是想要吸引自己领地中的肉食动物,他想要看看在自己的领地中还有那些凶猛的家伙能够对自己造成威胁,却不料吸引来了灰羽。

于是一个小小的念头在陆丰的小脑袋中诞生,变成不可抑制的野望。

“吱”

第一步完成

又观察了一会儿灰羽的进食状态,陆丰再次发出一声鸣叫,激起灰羽的注意力,然后对着灰羽挥舞前爪告别,这才借助大松树的枝杈腾跃而起,返回位于山峰顶上最高大的那颗大松树。

持续一周的辛苦劳作之后,陆丰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引水计划。

以温泉为发源地的溪水在流出泉水湿地不久之后便被陆丰的水坝拦截,然后分流成二道支流,一道沿着千百年冲刷出来的原始水道继续向前,沿途汇聚周边的水分,逐渐变得湍急,最终在流过草海时变成一道数米宽的巨大溪流。

而另外一道分支则向着陆丰期望的方向前进,在侧向移动了数百米之后,终于在陆丰指定的位置汇聚成一滩清澈的水潭,然后继续向着东方前进,最终从山峰最东面的峭壁上冲出,变成一道悬挂上百米高空,每日迎接朝阳的瀑布。

而为了实现自己引水的目标,陆丰在这一周中整整建造了六道水坝,硬生生将溪水的方向改变了六次,才达成目标,并为笔架山创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