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05(1 / 2)

加入书签

规模也大幅度减弱,西线战场的防御策略也使得跟英俄的战斗次数大幅度减少,这些都令军事消耗和人员伤亡大幅度下降,国内的工业压力基本上只剩下大规模生产坦克和飞机了。

而坦克和飞机,则大部分是用来坑德国等同盟国盟友的,会换回来巨量的黄金。

这样一来,转入军事工业也不再是只出不进的消耗,而是利用军火出口大规模盈利了。

于是,全世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西方世界打得疯狂,东方世界却相对平静。欧美列强都在疯狂的消耗着国力,消耗着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资源,而中华帝国却在大发战争财。

此消彼长之下,原本西方列强在国力上面就差中华帝国一大截,今后这个差距将越发扩大。

当有一天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方列强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已经一片废墟,而中华帝国则变成了人间的天堂。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李卫国的既定规划进行着,但唯独一件事超出了李卫国的预料。

公元1897年2月6日,经过大半年的挖据,在数千名建筑学专家、机械学专家、冶金学专家、物理学专家、化学专家、天文学专家们的齐心合力,秦始皇陵终于被打开了,可是里面的一切,却让人震惊和难以置信。

第531章 对长生不老的野望

秦始皇陵中什么都没有,这让费尽辛苦生怕毁掉皇陵的数千专家们都傻眼了。

李卫国匆匆赶到长安,亲自进入秦始皇陵一看,也是无语了。

整个皇陵是一座立方体花岗岩,花岗岩中有一个字形的地宫通道,通道最底端是一个平台。

按照专家们的预测,那个平台上本来应该放置着秦始皇的棺椁。

但此刻那里什么都没有。

“假的”

没有秦始皇棺椁的皇陵,自然是假的。

难怪当初项羽当初动用几十万军队挖秦始皇陵,最后无果而终,这里什么都没有。

专家们随后对平台下方及其周围进行论证,看看是否还有可能,最后什么也没发现。

李卫国有些失望,果然跟自己的猜测一致,秦始皇陵不是打不开,而是下面根本啥都没有。

那么真正的秦始皇陵在哪

难道真如电影上演得那样,在距离这里几百里外的华山之中

李卫国摇摇头,感觉那有点扯,不过还是本着不放弃的原则,派人去华山勘察一番。

就在李卫国失望准备离开时,他突然发现地宫的一个建筑非常特别。

那是横在花岗岩穹顶的一个看起来非常具有现代金属质感的月亮门型建筑,月亮门非常巨大,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整个地宫的龙骨支架,可是月亮门上面的各种图案却跟旁边的建筑图案有着明显的不同。

旁边花岗岩上面的雕刻更像秦朝时代的花鸟鱼虫,文字也是秦代的篆书,但是月亮门上面的图案,却不是什么花鸟鱼虫,更像是某种高深的集成电路图。

李卫国于是走过去,靠近一看,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当当

李卫国敲了敲月亮门,发出重金属声响,又摸了摸感觉了一下。

这跟巨大的月亮门建筑,绝不是秦朝的东西。

“查一下这个月亮门下面的情况,注意不看能不能分离出来。”

李卫国一声令下,专家们自然不敢怠慢,迅速组织人手对这个月亮门进行深入检查,同时也小心翼翼,防止弄坏了这个建筑。

几个小时后,巨大的月亮门下面的封土也被工程师们小心的挖调,露出了原貌。

这不是一个月亮门,而是一个巨大的圆形金属物体,直径正好100米,厚度也是10米,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目前中华帝国最精密的卡尺也只有这个精度了,可见这个圆形物体的精度之高,恐怕还要更精密。

金属专家进行了鉴定,发现这个圆形物体非金非银非铜非铁,化学元素根本不在地球范围之内。

李卫国惊讶之余,终于松口气,命人小心保护现场,同时从帝国科学院调集各方面的顶级专家们,一起到这里进行研究。

“陛下,传说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天降陨星,莫非这个东西就是用天外陨星物质建造的”

华蘅芳亲自赶来研究一番后,汇同历史专家,一起向李卫国汇报。

李卫国道:“材料有可能来自陨星,但制造工艺绝不是秦朝人能够做得到的”

从五十一区赶来的徐寿突然道:“有可能出自鲁班之手,传说鲁班是机械方面的天才,他制造的那些传说中的机械,即便是以目前的技术,都很难模仿和制造出来。”

李卫国不置可否,心道如果是出自鲁班之手,那么鲁班一定也个神秘穿越者。

这些金属纹路,李卫国感觉就是高逼格的集成电路,甚至有可能内部还有纳米级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

只可惜,李卫国目前所处的时代还太落后,电路方面的人才是零,而他自己虽然也懂一些,但只是串并联电路等皮毛知识,根本无法解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秘密。

“这东西就交给徐寿你了,划归五十一区,保密等级最高,没有朕的旨意,任何非相关人员不得靠近、打听。”

见李卫国如此重视这东西,徐寿自然不敢懈怠,连连做出保证。

“继续收集秦始皇陵的消息”

只有找到真正的秦始皇陵,才能解开这东西的谜底。

“陛下,那昭陵呢要不要开”

李卫国摇摇头,道:“昭陵先不开了,集中所有人力,务必把秦始皇陵给朕找到”

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最近李卫国到长安后,才发现挖昭陵恐怕会激起民愤,这受制于长安周边族群的传统习俗,认为调雨顺,都是昭陵的功劳,所以李卫国也就暂停了挖昭陵的计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