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10(2 / 2)

加入书签

“看来石佛自己是判断形势不怎么样啊,不然的话”

在中方研究阵容这边,张大记者恢复了眉飞色舞:

“小强也就算了,这家伙一直就是个悲观派,他什么时候下棋都是这么激烈。但是李石佛呢,他可是公认的能忍。你看他现在的招法一招比一招激烈。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认为自己目前的形势不算好”

是的,虽然没人知道目前李石佛心里到底是怎么想,但是他这一段时间的下法相当激烈。他竟然在棋盘的左下角又制造了一个劫争

在今天这盘比赛中,竟然在棋盘的4个角部出现4个劫争

“名局啊不管今天的结局如何,我相信今天这盘棋一定会成为名局这真是近年来少有的大激战。看到今天这盘,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另一盘棋,我估计也只有那一盘棋,能够和这盘棋媲美吧。”

在研究室内,以“普通棋迷”身份跑来观战的陈超越发出这样的感慨。

“哦老陈你想起哪一盘”

“那还用说,当然是中国古谱中九龙共舞那一盘名局。”

中国古谱中的“九龙共舞”名局是由李小强的偶像施襄夏棋圣和“清四家”之一程兰如先生下出来的。一盘棋竟然出现9条不活的大龙。其他的不说,没有超强的力量和卓越的掌控力,根本下不出这样的棋局。

当然,估计这样的棋局也只能在“座子”制度下才能出现,因为“座子”制度,可以算是一种“无根”围棋,如果下现代这种“有根围棋”,那样的场面几乎不可能出现。

先贤们下出的是“九龙共舞”,李小强和李石佛今天下出的是“四角劫争”。那么今天这盘比赛,最后的结局到底会是如何呢。

比赛还在继续,到了下午4点一刻,全局已经超过200手。不过到了这时,这盘棋好像依然还是处在中盘阶段。

由于李石佛刚才又挑起一个劫争,双方在这段时间内又完成一次转换。

四角劫争,三度转换

时间到了下午4点半,对局室内,无论是李小强还是李石佛,都把双目对准了那个“两手劫”。两个人的心里都非常清楚,现在已经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能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可能就是本局胜负的最关键之处。

李小强和李石佛还在鏖战,本局最后的胜负处也很快就要到来。

第557章 到底谁胜利在望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将近5点,“真露杯”三国围棋擂台赛最终决赛,李小强和李石佛的比赛还在继续。

这个时候,棋局的总手数已经达到将近300手,但是双方依然没有分出胜负。无论是对局者本人,还是在研究室关注这盘比赛的棋手和记者,好像依然没人知道这盘棋的终点到底在何处。

“太激烈了,这盘棋实在是太激烈了。”

研究室内,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今天这盘棋也许不是那种屠龙局,但其激烈程度,惨烈程度,比起大部分屠龙局都毫不逊色。到目前为止,这盘棋大的转换就已经出现了3次。棋盘上经常沧海桑田。一会某一方吃掉另外一方一块棋,过一会这块棋可能就死灰复活,再过一会,这块棋可能又被主动弃掉。

大转换是如此,小的转换就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小转换,那当然是因为棋盘上那个“两手劫”的存在。由于“两手劫”的特性,让每步棋的价值变小。因此当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把这个“两手劫”当成一个“官子劫”,一个非常复杂的“官子劫”,一个可能决定本局最终胜负的“官子劫”来打。

从下午4点1刻到下午5点,双方就是围绕这个“两手劫”展开新一轮斗智斗勇,几十回合你来我往,虽然劫争依然没有最终消除,但这个“两手劫”本身的价值已经越变越小,已经彻头彻尾的沦为一个“官子劫”。因此可以说目前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好像已经到了可以清点战果的时候了。

“棋下到现在,好像已经可以进行比较精确的形势判断了吧,韧圣和大洋,你们几个现在点点目,看看现在的形势到底谁好”

研究室中,聂旋风对他的几个弟子发令。打劫多的比赛就是这样,在做形势判断的时候有其容易的地方,也有其麻烦之处。

容易的地方就在于棋盘上的“余味”已经不多。在打劫的时候,双方找劫材的过程其实就是消除“余味”的过程,今天双方出现多次打劫,那肯定要消耗大量的劫材,大家把变化都走尽了,那棋盘上自然就没多少“余味”。

“余味”少,就意味这棋盘上的变数少,变数少,要进行形势判断自然就相对容易一些。

当然,对这类棋局进行形势判断也有棋麻烦之处,由于双方提子众多,清点双方的目数是一件麻烦的事,可能一个不小心,就会算错个1到2目。

对于聂旋风来说,他当然认为点目这种事情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这纯粹就是一件体力活。既然是体力活,那当然由弟子他们来完成。

常韧圣他们开始做算术题,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常韧圣他们反复清点几遍,并且还小声商议几次,却迟迟没有说出他们的判断。

现在不仅聂旋风,就连张大记者都有点紧张:

“小常,怎么样你们清点的结果怎么样”

“我们感觉老大好像稍微要差一点。”

“啊”

在今天的研究室中,张大记者可以说是对李小强最有信心的一个。而且一个小时以前,当这盘棋完成前三次大转换的时候,那时虽然场面极其混乱,不太好进行形势判断,但种种迹象表明,那时候应该是李小强稍微占点优势。怎么到了现在

“你们判断差多少”

“很细,我们判断黑棋的盘面大概在6目到7目左右。”

盘面才6到7目,这个棋确实很细,如果是“应氏杯”或者是后世的大贴目,甚至可以认为这棋是白棋优势。但是现在毕竟是黑贴5目半的时代。常韧圣他们的判断,确实是李石佛稍稍领先。为什么会这样呢张大记者把目光投向了聂旋风。

聂旋风苦笑:“别看我,这棋我也说不清楚,我看不出小强哪里下得不好。形成现在这个结果,我认为可能就是那个原因:均衡感虽然小强的棋现在日趋平衡,但是和李石佛相比,他的均衡感还是稍有不如。”

“两手劫容易形成均衡的局面,而如果形成均衡的局面,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