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35(1 / 2)

加入书签

在必要的时候这支精锐军队还可以直接攻击伊稚邪的大本营一举摧毁匈奴叛军的基地

但是田勇清楚的明白大汉国的草原战略:平衡。

即大汉国不会容许草原出现一个强大的团结的新帝国但同样也不会容许匈奴人重新统一只有分裂的匈奴才是好的匈奴。

中原受够了受够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自己国门横冲直撞的日子。在天子的计划中草原应该也只可以是大汉国的资源获取地。

所以当月氏乌孙联合起来的时候长安就感受到了威胁实在的威胁这个联盟是不可以存在的

而这次战争大汉国的目的也仅仅在于消灭一部分反匈奴王庭军队使匈奴王庭可以自保

“将军辽东军迫降了鲜卑和乌恒大单于命令您立刻撤回大军”传令兵喘着粗气大口的说着。

科莫听完一屁股跌坐到主帅的位子上他诅咒鲜卑人诅咒乌恒人诅咒这些胆小鬼居然在汉人大军面前不战而降拱手让出了辽东通向草原的要道。

这下一来一切都白费了在地图上辽东的汉人精锐已经可以直接威胁到草原的根本所在包括了伊稚邪的王庭同样也包括了匈奴人的圣山祁连山

良久科莫才无力的挥手道:“撤军全面撤军撤出河套草原但总有一天长生天的子孙会夺回这长生天赐予我们的草原”

众将泣不成声全军上下一片呜咽。

匈奴人都清楚河套草原对他们的作用。

这块总面积尚且不及匈奴全盛时期十分之一的草原却在过去一百年里向匈奴提供了三成的战马四成的食物以及一半的收入它的失去标志着匈奴帝国走入衰落。

用脑子都可以想出来当汉人得到了这片肥沃的草原后只需要在边境筑起几座坚固的城池就可以完全的扼守住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彻底的断绝匈奴族对这片草原的企图。

除非汉人自己放弃否则以他们目前的国力和军力是绝没有任何人可以将这草原从他们手中拿走

大航海时代 第九节

在没了后顾之忧后,田勇麾下率领的数万大军,如潮水一般,直达河套草原的边缘,在这里,昔年秦国大将蒙恬曾经树起的石碑被重新从泥土中翻出来。

“大秦上将军蒙恬于王三十年立此碑,敢有越者,杀无赦也”

仰视着这块埋在地下已有近百年的石碑,大汉士兵唏嘘不已,众相围观,在那个年代,那个岁月,那个时候,中原军队是何等的风光啊

上将军蒙恬戍边,以不过三十万步卒,竟然硬生生的将数十万匈奴,东胡还有月氏骑兵打的没了脾气“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本将军也要立一块碑”田勇身着甲胄,大步走到这重新树起的石碑前,豪气干云的道:“碑上给本将军这样刻下大汉建元四年春,王师复故地,乃勒石为碑,谨以报之于宗庙祖先,社稷神明”

田勇深吸一口气,又对左右将领言道:“速报长安,勇幸不辱命,收复故土”

“得令”偏将军窦士信高兴的说:“将军,仅此一事,足以令我等名垂青史”

“这还不够”田勇来回跺了几步,眉头紧缩,他望着这平坦的草原,呼吸着空气中的干燥味道,摇头说:“这里太平坦了,匈奴人,月氏人还有东胡人的骑兵,随时都可以通过任意一个地方,发动对这里的袭击,我等今日兵锋虽胜,但难保日后松懈,予他人以可乘之机

“本将军决定了我要上奏陛下,请起在此宽阔之地,择数个险要之地,筑之以不破要寨,十里一堡,百里一大城,环环以扣之,相互互为依仗,以保我大汉百年国运就像辽东那样,坚石锐兵”田勇舔了舔舌头,想起了去年朝廷派去辽东的官员回来的奏报,仿佛在他的眼前,一个与辽东一般无二的坚固防御系统,已经出现了。

可惜河套草原注定不是辽东,这里是一个天然的牧场。没有高山,也没有露天的矿脉,要在这里建造一个和辽东无二的坚固要塞,那需要耗费的金钱,足够将天子的私人金库掏的一干二净

但是田勇可不管这些,他现在满脑子的,都是大汉国历史上第一位收复河套草原的名将,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军人。

对他而言,再没有比永远保住这块土地,更美妙的事情了。

奏报传回长安时,丞相正在吃饭。闻得爱子收复河套的消息,他急忙整起朝服,沐浴更衣,往未央宫而去。

走到半路上时,全城都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尽管,长安人人皆知。河套草原已经和熟透的桃子一般,但是此刻听得收复故地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走上街头欢呼起来,长安沸腾了。

天子刘彻站在未央宫中最高的阁楼顶部,眺望北方,高兴的攥着手里的奏折对李云道:“爱卿,河套草原收复了秦二世丢掉的祖宗牧场,朕亲手拿回来了”

李云笑着看着这个和小孩子一样兴奋的四处跳动的皇帝,道:“陛下圣明,有了河套草原,大汉国,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牧场,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优质战马,也可以借此为前进基地,是进可守,退可攻,全然可立不败之地”

“不过陛下”李云话锋一转,“创业容易,守业难,收复故土只是大汉国全面强盛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刘彻勉强令自己冷静一点,收住兴奋的拳头,道:“卿所说的,可是去寻一种叫绵羊的东西”

几个月前,李云就曾告诉刘彻,他已经命人去寻一种叫绵羊的小东西,据说这种羊,不产肉,只产毛,可为大汉国编织各种毛衣和被子做为御寒之用。

这个东西,确实是针对草原各部落的绝户之计,倘若这种小东西真的存在,那么刘彻已经看到了在大汉国的剑与刀的胁迫下,全面改牧这种全然没有肉的生物,这样一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将失去粮食和食物的来源,他们只能依靠手里的绵羊,向富裕的大汉国购买和交换粮食。

刘彻只粗略的令人计算了一下,去年一年,大汉国各地粮食全面丰收,特别是河东和蜀郡,河南,南阳等地,由于种植了红薯和土豆等耐旱高产作物,粮食产量竟然增加了一半以上。

其余各地更是互有所增,由于红薯等作物,不需要精耕细作地照料,随便什么不可耕之地,贫瘠之地,也可生长旺盛。

所以,尽管今年大汉国的人口将增加二百万有余,但是人均土地面积和粮食收入却反比十年前提高了一成

不要小看这一成十年前,大汉国人口不过千万,故每户农户可耕土地人均约有七十亩,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到刘彻登基,大汉国的人口已经猛增到了一千八百万,其中还不包括大量的隐藏人口,人均土地拥有率更是猛然下降到不足四十亩。

而当时每亩粮食年产顶多三石河东良田记录,差一点的不过一石,若遇上灾荒,则更少。由此可以计算一下,大汉国全国户口目前约为一百一十万户,每户土地约为一百五十亩,年产粮食毛重顶多为二百石,去毛干燥之后,每户农民可得粮食顶多一百四十石,需交纳约二十五石粮食的赋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收入。16k

不过一百石粮食的实际收成,却要满足一家七口老少全年的生活,还要购买农具,盐等生活必须用品,日子自然是紧巴巴的。

可是现在,刘彻登基四年后,这种情况并未因为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而变的更加恶劣,相反的,反而略有所增加。

更让刘彻高兴的是,大司农在估计了将红薯等作物,在全国推广后,一向谨慎的大司农,怯生生的告诉刘彻,三年只需要三年大汉国的所有仓库中将堆满吃不完的粮食,到时候,大司农建议天子,尽快预防这种情况出现,以免谷贱伤农。

这位一向反对民间酿酒的老派官员,甚至提出了,解禁禁酒令,并鼓励酿酒的方法,以消耗掉越来越多的粮食。

因为,在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钱多时期后,大汉国将不可避免的迎来粮食多的危机。

一想到这,刘彻可高兴的笑了起来。粮食,从来都是紧缺的战略物资,一直以来受到粮少的危机的大汉国,想不到,在今天却要面对太多粮食放在仓库,没有用处的问题,这说明,他刘彻的统治是牢固的,坚固的以及深得上天宠信的。

什么秦始皇,高祖,都得在他的功绩面前惭愧的低头,三代之治也有出现饿死人的事情,但,在他的治下,如果消灭了饥饿。那么岂不是证明他刘彻比上古三皇更加出色,更加英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