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8(2 / 2)

加入书签

珙桐的描述画面感太强了

只微微闭上眼睛,仿佛已经望见了那依山傍水而建立的村落,半靠着山,部分底层用栏杆撑起,其内圈养着家畜。

栏杆上住着人家

这中国传统的建筑与山川河流融合,是大地的一部分

浩然的气势,扑面袭来,一位位网友们也是面露兴奋,显得骄傲。

轰隆

可突然,在众人情绪最高昂的时候,珙桐话锋转变。

可惜二字让网友们变得紧张。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连串话语,他们感受到了珙桐的惋惜与哀痛,自己的心中也升起愤怒。

“家家户户建新房,我当然得建”

“可不能让人看不起了”

可这有什么办法,哪儿怕是这个世界,中国的实力奋起直追变得同为强大,也改变不了近现代被西方引领文明的结果。

老祖宗留下的建筑,渐渐被西方文化所蚕食。

“万板村保留的还算完好”

“哪儿里完好了从之前网友们发出的照片里可以大致看出,村子里最少有一半的建筑都是砖房”

“真是让人惋惜”

“这些最具有中国传统气息的,悠久的,好的东西渐渐就这样没了”

“珙桐设计师也没办法,而且他这次的目的是万板村小学的改造。”

“唉,整个心都是酸酸的,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一所乡间小学牵出来了多少沉重的话题啊”

“留守儿童,传统村落的消失,到现在传统文化的消失”

车队到达万板村时天已经快黑了,再加上大家都很疲惫,没有展开工作。

珙桐站在山下,向依山建造的吊脚楼村落看去。

村落的迟暮气息,似乎远远的就能被感受到。

“老杨”

“我先出去逛逛,看看,你带着他们去休息的地方。”

山脚下有新建起的村寨,珙桐向老杨远远的喊了俩声。

得到答复后,有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跟上,珙桐旋即离去。

他刚走,半夏也跟了上来,她穿着白色的运动服,运动鞋,脚步轻盈。

“我从没见过这样古老的村落。”

“觉得它非常的迷人,想要多逛一逛。”

见到珙桐的视线,半夏轻声解释。

“那咱一起”

珙桐担心人家姑娘想一个人走,试探性的问道。

见到点头后,才露出笑容。

顺着小道向山上的村落走去,可以望见吊脚楼间掺杂着一桩桩砖石堆砌的新楼

少数还在使用的吊脚楼也已经非常破败,甚至建筑身子都开始倾斜

行走间,他们发现一桩桩整个被遗弃了的传统建筑,孤零零的立着。

许久,他们站在山腰一处被遗弃的吊脚楼内,向远处望,夕阳的余晖铺满了天地,村落中有袅袅的炊烟升起,景色非常美,让人震撼

两人身后,是破败不堪的废弃建筑,强烈的对比感油然而生。

“外边是无限风光,里边却已经不堪入目。”

两人望着古老村落的景象,很久都没说话,是半夏先开的口:

“如果”

“如果说村子里的居民都像这户人家这样搬到新房子去住,然后把房子废弃在这的话,那到时候会导致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半夏转身,面对着珙桐,微微抬头看着他的眼睛。

“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房子就会倒塌,就会消失”

珙桐沉默,随即语气越发沉重:“那原来依托于这样的建筑所拥有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以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这些东西可能就都失去了承载的空间。”

半夏明白珙桐的意思,这是在说,不久的以后,可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乡村文化会渐渐消失。

她是个感性的姑娘,望向远方,眼眸里在闪烁。

“你一定有办法的吧”

半夏突然向珙桐问道。

珙桐闻言蓦然一愣,这个话题的难度,可是从乡村小学的扩建上猛地上升了数倍。

“我认识的白珙桐,是哪怕破衣烂履,也依然昂扬的站在大皇宫内,与满座的大师们同台晋级的英雄”

“是能为了读懂一处古老建筑,舍身忘我的设计师”

“是永远不放弃,在倾盆大雨中也不曾停止的勇士”

见到珙桐没有应话,半夏突然张口道,温婉的声音显得格外具有力量,充斥着对珙桐的强烈信心。

它宛如一声惊雷,在珙桐的心间响起

我什么时候变得畏首畏尾了

第六十五章 干一票大的 求收藏、推荐

“我在这个学校近二十年了,从师范毕业就分配到了这个学校。”

“一直到今天。”

珙桐和半夏刚回到住的地方,还没进门,就听见一道朴实的声音。

梦想改造家节目组以及珙桐团队成员分布在村寨村民新建的砖房里。

堂屋,刚一进门,瞧见苏木、段芊合一众正围坐在低矮的木头板凳上,眼睛看着前方一位普通的中年男人。

这中年人是板万村小学改建的委托人,学校的校长,李荣献。

李荣献停下,众人看向来人,胖子苏木一把站了起来,介绍道

“叔,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队伍的头儿”

“您喊他珙桐也行,桐儿也行,阿桐也行,阿珙也行,全凭您喜欢”

哪怕是苏木有意的活跃,李荣献校长一听是头儿,是给板万村改造的主持设计师,立马站了起来,似乎有些拘束。

他几步迎了上去,远远的就微微躬身,同时伸出了右手。

珙桐一见,几大步赶忙走近,与李荣献的手握着:“叔,您别客气”

“您是长辈,我们对您尊敬些是应该的。”

“这位漂亮的姑娘您喊她半夏就成”苏木转而又开始介绍起半夏:“她啊,是我们头儿的助手。”

好一阵子寒暄,大家伙儿才终于又一次落座。

“叔,刚刚听您讲到,您从师范毕业就在这一直到今天,之后呢”

“我们还想听听”

堂屋里的灯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