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0(1 / 2)

加入书签

原则也都更重意境,而不是在形势。

土陶历史悠久,被称为泥与火的艺术。

为何彪修建的土陶窑花上了两天多时间。

建成之后,凡是空闲着的村民们都聚在了何彪家前,打量着那新窑,眼神中满是羡慕。

新窑依老屋而建,顺延而下,高度的起伏,坡屋顶的延续让土陶窑与屋子有一种莫名的统一与协调。

俩天多的时间,珙桐在屋里说的那段话已经被口口相传,整个村子的村民是都听说了。

“白设计师给何彪家送去了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

“何彪家要发达了,被白设计师看重了。”

“以后等城里人来咱们板万村旅游,何彪家就成为咱们村的标志了。”

“是吗,那可得去和老何打好关系。”

“白设计师那手简直能点石成金啊”

“老何一家上辈子是修了怎样的福气,才能盼来白设计师啊。”

何家前的空地上,何父何母翻箱倒柜掏出了两人还是结婚时穿的衣裳,油光满面,喜悦激动极了。

拿出提前买好的瓜果,烟水为村民们散去。

跟着老何又从屋里抱出一捆不知是几百几千响的鞭炮。

铺开后,手捏着烟头去点燃薪子。

噼里啪啦

刺耳的鞭炮声响起,鞭炮屑炸的满地都是,通红通红的一片。

珙桐和半夏站在何父、何母的身旁。

在鞭炮响起的一刹那,珙桐敏感的注意到了半夏脸色的变化。

小脸有些泛白,眼睛也不敢望着。

哪怕是用手捂着耳朵,每每鞭炮响起时身子也在微微哆嗦。

见状,没有多做思考。

珙桐直接靠近了一步,半搂着的姿态,伸出自己的手轻轻盖在了半夏的手背上,为她捂起了耳朵。

珙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半夏的身子先是剧烈一颤,可紧跟着似乎就恢复了镇定,变得踏实。

半夏察觉出了身后的人,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突然就不怕了。

“谢谢。”

也不管珙桐听没听清,小声呢喃。

她睁开了眼睛,自幼时被炸伤起,第一次又直望向了正燃着的鞭炮。

她的脸上染着嫣红,眼眸看着红彤彤的鞭炮出神

“这鞭炮不少钱,这烟酒,这瓜果也要不少钱,老何家是下血本了”

“这算什么,等他们家这个窑投入使用,钱还不大把大把的来。”

“嘿,也不一定。”

“虽然白设计师是给了他家这么好一个条件,可要是何彪不争气也没折。”

“对,如果这样,可还是干不成”

“哈哈,那可就白瞎白设计师的功夫,白瞎这些烟酒,白瞎这好几千响的鞭炮了”

鞭炮声一直响了数分钟才终于停下。

围着的村民们又开嗓子议论了,有盼好的,当然也少不了盼坏的,人之常情罢了。

很多户人家太羡慕何彪的这个机遇了,心里发酸,自然就渴望看着笑话。

“何彪。”

珙桐松开捂着半夏耳朵的手,带笑向何彪喊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快给大家伙,露一手”

珙桐没注意到,在他离开半夏的刹那,半夏好看的眉毛不经意的皱着,觉得心里一空。

“珙桐大哥,您敲好嘞”

何彪知道珙桐这是让他好好扬眉吐气呢,也不谦虚,眼睛有神,应声道。

话音落下,他小跑回堂屋里,跟着再出来的时候就是捧着一老木箱。

在满地的鞭炮屑中清出一块空地,支开马札,跟着坐下。

打开木箱,是制陶的工具,如辘轳,陶车,提前准备的泥土等等

何彪的动作顿时吸引了所有围观人的注意,不管嘴巴在说着些什么样的风凉话,可暗地里却都悄悄凝神。

只见何彪缓缓吐出一口气,神情变得肃穆,跟着拉开了架势。

在准备的器皿里放上泥,倒入水。

双手或拍或打,有节奏的拍打声响起。

“呵,这小子有两下子嘛。”

珙桐一见,嘴巴咧开,满意道。

见到半夏不解的眼神,他解释道:“制陶分为和泥、拉坯、晾干、上釉、码窑、烧制六道工序。”

“何彪这是在进行第一步,和泥。”

“当然这泥可不是谁和的都行,里边有讲究。”

“用水把泥和匀还不成,得直到粘土绵、软、稠、韧”

“缺一点都不行,都会影响最后成品的质量。”

珙桐不单是在为半夏讲解,也是在讲给村民们听。

只见珙桐顿了顿,随即继续道:“你听这拍打泥土的声音,是不是很有韵律,很有节奏感。”

“这就是水准,透着功底呢。”

“这小子,别的不说,单这架势,我敢说他有几分大师的气势”

话语被村民们偷听在耳中,说风凉话,嫉妒的准备看热闹的人顿时哑然,悄悄缩了缩脑袋。

何彪很专心,全身心的投入,他的眼里只有那一团的泥土。

一遍遍拍打,似重复,却又不是重复。

直到确认无误后,把和好的泥放在辘轳上。

这辘轳是完全通过脚踩控制转盘的速度,不是现在外面常用的电动拉胚机。

何彪的脚踩动辘轳,转盘开始转动,跟着轻轻的滑动起手指

在众人注视下,那摊在陶车上的泥土开始渐渐的成型。

何彪的手指滑动的速度与时间在悄然变化,他是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一遍又一遍,不急不躁,从容不怕。

他的这股气度,让珙桐眼前一亮,觉得是真的挖了一块宝。

村民们虽然看不出太多,但只是看何彪在制土陶时的那气势,就再不敢多说了。

何彪制成的第一个土陶被所有人打量,可以看出是一只茶盏,有自己独特纹理的茶盏。

刚成型还需要晾干、上釉等步骤,行外人还暂且看不出好坏。

到这一步,今天的展示基本算完了。

一旁紧张的何父、何母算是送了口气,不求惊艳,但求稳妥。

可他们没想到,何彪却没有就此将这土陶茶盏放去晾干,而是从箱子里又掏出了根木条似的东西。

右手捏着木条,微微俯身看着茶盏。

跟着在所有人的惊神下,木条落在了茶盏的身子上。

还没晾干的土陶只是轻轻一划就是一道痕迹,制作师傅们往往都很小心。

何彪却不同,眼露精光,捏着木条的手速突然变快。

几乎只是一眨眼,他停下了,放下了木条。

何彪手捧着茶盏,站起了身子。

没有遮掩,为了给众人展示,特意拿近。

阳光下,茶盏呈现在众人面前。

当所有人看清时,纷纷面露震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