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3(2 / 2)

加入书签

灵帝又特诏询问蔡邕:“近来灾异变故的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朕心里也害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朕自替你保密。”

说实话,灵帝还是有一套的,一看群臣问不出什么,就从蔡邕身上找突破口。为了怕蔡邕敷衍了事,事先给蔡邕打了一个保证,让其无后顾之忧。

蔡邕认为此时此刻的灵帝大有一副幡然悔悟的摸样。心中欣喜异常,灵帝若是励精图治,大汉有救矣。

于是认真的填写奏表:一、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理应斩首以儆效尤。

三、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皆抱有经天纬地之才,陛下可以向他咨询政事。若是此三件事陛下一一应允,大汉朝则蒸蒸日上。

世事无常,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叹息,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漏。蔡邕奏章上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企图打击报复。

所以蔡邕在朝中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是不是有人出来弹劾他。灵帝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些愧对蔡邕,所以就这些事情,还是比较偏向蔡邕,所以蔡邕也是乐的自得其乐。很少在言朝中之事。

然蔡邕虽几经朝中官员以及宦官势力的弹劾,在士林中的声望却如日中天。天下人对于十常侍痛恨无比,却无人敢公开弹劾,蔡邕这一举动,让天下士人所崇拜。再加上蔡邕本身就是一名大文学家,所以庸才在官场名声不显,在天下士林却如日中天。一时间士人以蔡邕为楷模,拜访蔡邕之人络绎不绝。

这一日蔡邕从朝中归来,偶然听的街角孩童所背咏的语句,初时不觉得奇特,可是越听越觉得惊奇,刺中文体前所未闻,四字一列,每一列极为押韵,听起来朗朗上口。

“蔡福,停车。”坐在车里的蔡邕冲着官家蔡福喊道。

蔡邕打开门帘道:“蔡福,那些孩童背的都是什么”

蔡福是蔡邕的老管家了,从蔡邕的父亲开始就一直呆在蔡府作为管家。为了甚是忠厚,深的蔡邕的敬重。

“好像是百家姓吧。”蔡福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百家姓我怎么没听说过。去一会回府你去看看有没有卖的,买一本回来。咱们走吧。”说着蔡邕将门帘放下。

蔡邕在书房内,看着手中的百家姓,神色有些激动。虽然语句不华丽,但其四字一列的排序,几乎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词体。而且作为启蒙读物,简直可以说是神作。

“好,好,好。”蔡邕看完以后,一连三个好字。这个一说极大的赞誉。蔡邕作为士林声望甚高之人,本身又是一名大文学家,经他夸赞的文章,一般都是会造成洛阳纸贵的场面。

然而其署名,却让蔡邕有些迟延。张宝二字不仅醒目,而且专程的用上不同的颜色,即使想忽略作者都不可能。

手里拿着百家姓的竹简,蔡邕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了。

第四十一章 名

各位大大,现在黄巾更名为三国之黄巾无敌了。各位大大努力给青风投点推荐票,多多收藏吧。清风必定会以饱满的状态写出好文回馈大家。

世上有很多事情,也许你自己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者一不注意的话语就有可能改变许多。

此时的蔡邕并不知道,只是他随口夸赞的一篇文章,已经传了出来。

张宝

张宝黄巾贼首张宝

在洛阳城里,长个这个名字是被提及最多的了。如果你要是不知道张宝是谁,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嘿,听说了没有。黄巾贼首张宝作出的百家姓,来蔡大家都夸赞呢。说起张宝,我听人说,其人身高八尺,腰围五尺,不仅力大无穷,而且还作得一手好文章好学问。”

洛阳城的酒肆中,一个面相有些英俊的青年正在口沫横飞的讲述着,

“我呸”一个汉子说道:“按你形容的,那还是人吗这腰围和身高几乎一模一样了,这张宝是方的嘛。”

“说你孤陋寡闻还不信,我舅舅的邻居的二哥的兄弟,就在皇甫嵩老将军的麾下,这可是他亲口说的。”

“嘁,听你胡说八道。”那汉子不屑的冷笑了一声,转身离去。

“唉唉,你说这人。”青年鄙视的看了一眼汉子,接着说道:“话说这贼首张宝虽然不是好人,可是那文章做的好啊,那真叫一个什么毛笔生花。”

旁边一个酒客听到这青年“毛笔生花”一词的时候,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正在口沫横飞的青年不满的看了酒客一眼:“你笑什么”

那酒客连忙道歉:“没有没有,就是兄台的毛笔生花简直秒词。”

那青年听的夸奖,得意洋洋道:“那是,想当年咱家祖上那也是有名的。。”

“喂喂,快点讲张宝,别扯话题。”那青年是想吹嘘祖上,旁边的人可不干了。当即嚷嚷出来。

青年只得闭上吹嘘自己祖上的嘴,接着说道:“话说当日蔡大家看到那百家姓以后,连声道了三个好字,各位蔡大家是谁那是大名鼎鼎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