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04(2 / 2)

加入书签

“主公”

张宝正沉思间,又有一骑如飞从营外上疾驰而来,马背上的小校神情狰狞,眸子里燃烧着烈烈怒火,奔到张宝跟前翻身下马,仆地跪倒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厉声道:“主公,曹操送战书与我军,约我军明日在丹水东岸会战”

“于丹水东岸会战曹操是向半渡而击”张宝冷然,“如果曹操真的是这个打算,那本将军可就要让他大失所望了传令立即回复曹操,明日卯时三刻,我军准时渡河应战”

。。。。。。

次日,卯时三刻刚到。

丹水西岸就号角齐鸣,一队队的黄巾步兵开始从大营里汹涌而出,进至丹水西岸开始列阵、准备渡河,在步兵开始准备渡河的同时,一队黄巾骑兵早已经纵马涉过丹水,进至曹军北侧扎住阵脚,以掩护黄巾步兵渡河。

丹水,是汉水支流乡水的支流,宽不过十丈,深不过八尺,河床平缓,河底卵石堆积,在枯水期步兵完全可以徒步跨越,就算是像现在这样的丰水期,黄巾骑兵也能够轻易涉过。

河水孱孱,晨风习习。

曹操的大军军早已经肃立在晨露之中,除了留守大营的两千人马,其余的军队已经全部列阵在此。

中军本阵,曹操身披大红袍,头顶峨冠、腰系宝剑,显得容光焕发。

身边李典、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朱灵诸将也是精神抖擞,就连郭嘉和荀攸也难得地换上了戎装,显得英姿勃发。

“主公。”郭嘉微眯的双眼忽然睁开,向曹操低声说道,“在丹水东岸北侧监视我军的黄巾骑兵最多不会超过五千骑,可据细作来报,敌军的骑兵骑兵共有一万余骑,也就是说另有五千骑兵不知去向,不可不防啊。”

曹操的小眼睛霎时眯起,冷幽幽地问道:“奉孝以为,另外五千贼军骑兵去了哪里呢”

郭嘉沉思片刻,低声答道:“如果嘉站在黄巾军的角度,便会建议张宝利用这五千骑兵奔袭丹凤、山阳,这两座小城是我军撤兵时的依托,一旦被贼军拿下,我军便有被截断退路之忧,消息传开势必军心动摇。”

曹操小眼睛里有寒芒一掠而逝,低声道:“张宝如果派骑兵绕袭侧后,势必得轻装疾进,因而无法携带攻坚必须的大型器械,如果没有攻坚器械,贼军铁骑要想拿下丹凤、山阳那是痴心妄想。”

“兵者诡道也,我军还是应该小心为上。”郭嘉道,“主公还是应该想办法提醒城池守将,加强戒备以免为敌所趁。”

“主公,丹水水位开始下降,贼军军要准备流河了。”郭嘉话音方落,一边的荀攸忽然大声叫了起来,“张宝还真狡猾,为了顺利渡河,不是强行变更了丹水的河道,就是在上游进行了截流”

“嗯”

曹操霍然回头,果然看到丹水的水位正在缓慢下降,河床两侧的鹅卵石已经开始显露出来,早就已经在河西岸等待多时的黄巾步军开始徒步渡河,一排排身负橹盾的重装步兵率先趟入河水。

河水激溅、兵甲闪耀,五千名重装步兵就像一道滚滚铁流、汹涌而前。

重装步兵身后,则是一排排的长枪兵,长枪兵手中耸立的长矛仿如一片茂密的森林,矛尖上闪耀的寒芒几欲映寒了清晨的长空。

紧随长枪兵之后的,是一排排身披轻甲的长弓手,为了防止曹军从正面发起强袭,五千长弓手已经将背上的长弓卸下负于手中,一枝枝锋利的狼牙箭也已经绰于弦上,曹军但有任何异动,这些视杀戳如无物的冷血杀手便会在第一时间挽弓搭箭,将冰冷的死亡毫不吝啬地倾泄到曹军将士的头上。

另外,还有两个轻步兵方阵护卫在黄巾军阵的左右两翼,就像两个轿夫,抬着中间重装步兵、长枪兵、长弓手组成的大轿向前缓缓挺进,两个方阵的轻步兵全神戒备,随时准备迎击曹军从两翼的突袭。

整支黄巾大军就像一架机器,进然有序地向前推进。

“无懈可击”郭嘉发自内心地赞叹道,“主公,半渡而击的想法可以休矣。”

“这却未必,或可试探之”

曹操大喝一声,“曹洪何在”

“末将在”

“领本部兵马试探敌军”

“诺”

曹军先锋曹洪,策马奔至阵前,举枪往空中一撩厉声大喝道:“儿郎们,无所畏惧的勇士们,举起你们手中的刀剑长矛,用你们的武勇去告诉对面那群黄巾土狗,什么才是真正的训练有素什么才是真正的精兵”

“吼”

“吼”

“吼”

曹洪三千本部兵疯狂地以手中的兵器拍打着自己的盾牌,或者以拳头使劲地捶击着自己的胸膛,怒吼回应,巨大的声浪在天地间激荡翻滚、久久不息,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怒吼,三千曹军的士气上升到了顶点。

曹洪将手中长枪往前狠狠一引,厉声长啸:“杀”

“杀杀杀”

三千曹兵疯狂回应,追随曹洪身后向着前方正在缓慢渡河的黄巾兵席卷而去。

第五百三十一章 曹洪败

丹水对岸,黄巾军后阵。

“半渡而击”张宝冷冷一笑道,“看来曹操是心存侥幸啊”

“是曹军的先锋”俞涉凝思片刻,沉声道,“应该是在试探我军的虚实。”

“嗯,发旗语让许褚的骑兵不要轻举妄动,继续保持对曹军的压力,至于这三千曹兵么”张宝说此一顿,转头向身边的俞涉道,“俞涉,让这曹军尝尝我黄巾步兵的厉害”

“遵命”

俞涉抱拳,轰然应诺,旋即策马上前,右手霍然高举过顶,紧随俞涉身后的传令兵迅速举起了手中的黑色三角令旗。

“呜呜呜呜呜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