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 / 2)
客观地说,中国确实是个官本位的国度。虽然在大人物眼中,个小小的副大队长算不了什么,但在刑警支队这么方领域,却已经是让人赞叹不已。扩大到社会生活中间去,同样也能让龙若海感受到了变化。这种升迁,已经影响到他所有的切。
从支队长办公室出来之后,龙若海还是习惯性的跑回了自己原先蹲着的那个大办公室。刚进门,迎面就碰上了王大为。他刚想打招呼,没有想到对方已经抢先开了口。“龙大,你回来了。向你表示祝贺哦。”
“大哥,你这样称呼我,不要怪我跟你急。你,还有你们几个人,如果认我这个做兄弟的,就继续喊我小龙。不想做兄弟了,你们尽管喊我大队长。”龙若海来不及多加思索,直截了当地就将对方的话给挡了回去。边说,还边用手指着王大为,还有他身后的几个老刑警。
他这话也不完全是矫情。事实也是这样,喊职务与喊名字,能有什么区别除了满足点虚荣心而外,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让原来很融洽的弟兄关系,变得生分起来。
龙若海知道,有个单位的警察,就为了称呼的事,出了个大洋相。那人刚刚接到提拔的通知,其他人并不知情,还是喊了声他原来的职务。那家伙感觉不悦,当即回答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哦。从此以后,这句话就成了此人终生的笑柄。这有什么意义哩
再说,自己对提拔还会有些想法。这些老同志,又会怎么想换位思考下,有不满与抵触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事。自己更没有这个必要,为了个形式上的称谓问题,让自己孤立起来。这种蚀本买卖,龙若海是不会做的。
他这话说出口,王大为就笑了起来。他转过身去,对着身后的几个老刑警说道:“我早就说过了嘛,小龙不是这样的人。这么个小官,都能让他认不得我们这帮老兄弟,我王大为的眼睛,也就太不管用了吧。呵呵。”
这话中有话。看来为了称谓问题,老刑警之间,还是进行了番争执的。后来才知道,戈乔华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不太好,没有注意到这帮老刑警的感受。相比之下,龙若海的做法,让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当天晚上,龙若海的两个死党在饭店帮龙若海摆酒庆贺。为他在这两个月中突飞猛进式的展,共同举杯相庆。席间,他当然少不了要对许市长的鼎力相助表示感谢。
谈到工作分工时,许文杰恨不得要破口大骂。考虑到在饭店这种大众场合,他才压低声音骂道:“你傻了吧这么好的机会,还不乘风借势,把把手的位置给夺过来。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什么时间才能再会有这种机会”
对许文杰的指责,龙若海只是淡然地笑了笑,没有做任何解释。旁观者清,刘强倒是看得明白。他知道,许市长不是个肯帮忙的人。这种现场挥,为龙若海大加造势,只能当作是偶然机遇。切不可真的以为许市长就是自己的后盾。
如果那样想,那样做,那就大错物错。拉大旗作虎皮,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会为日后的生存展,造成莫大的后患。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表现得淡定点好。刘强赞同龙若海这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当官之后的反响,只有这么点吗
第四十八章 当官之后二
酒足饭饱以后,龙若海拒绝了许文杰到歌舞厅乐上乐的提议。]]1告别两个死党之后,就直接骑着自己那辆永久自行车回了家。刚到家口,他就听到妈妈和做红娘的曹阿姨在表感慨。
“那样的女人,眼睛眶子太小。不知怎么说得出来的话,还想要让人家父母搬出去住。世上哪儿能有这样的道理现在知道后悔了吧。还想让我来帮着打招呼。这种事儿,我才不做哩。”
原来是曹阿姨老公的外甥女家,那个上门相亲之后,要让龙若海父母亲搬出去生活,才肯结婚的人家,也听说了这小子的升迁。城市太小,什么消息都能传得满天飞。
虽说官不大,好歹也是个官呵。更何况,龙若海才二十六岁,今后的路还长着哩。谁能知道他在仕途上,究竟能走多远。更何况,人家还有个在省公安厅当局长的师傅哩。
大家都不知道,龙若海这次的提拔,并没有占到师傅的光。但人家已经认定,这样的女婿大有前程。有品貌,有才学,还有前程。这样的女婿,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如果还要挑剔的话,还想找什么样的人家。
家里人捣咕,就拾掇着让曹阿姨上门来做说客,帮着重炒下冷饭。上次的事,当时就让曹阿姨感觉到很没有面子。再说,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乡下女子,凭什么能嫁给个当官的。她当然不会真的帮着来做工作。
只是因为推却不了老公的面子,只好来走上圈就算完成任务。她在这儿了通感慨,就打道回府。临走的时候,再三表态,说大侄子的婚事包在她的身上。
对于曹阿姨的热情,龙若海只好勉为其难的表示感谢。他可不准备这么听人糊弄,随便找个女人就算成家。他倒也不是因为刚当了官,就感觉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而是觉得婚姻大事,应该要慎重。不图钱财,不图相貌,但定要找个有共同语言的女人才行。当然,长得好看那更是求之不得的事。
曹阿姨刚走,又来了个不之客。来人叫吴晓军,年近四十岁的样子,个福得比较厉害的男人。方方的脸庞,戴着副阔边眼镜,看就知道是个有身份的人。
没等龙若海来得及反映过来,对方就已经有点谄媚地抢先开了口:“龙大队长,你好,你好。祝贺你荣升,祝贺你荣升。”“哦,是吴厂长呵。稀客,稀客”既然对方主动开了口,并抢步上前来握手。龙若海只好边握手,边随口回应着。
这个吴厂长刚参加工作时,曾经拜在龙若海父亲座下为徒。当时父亲是车间主任,也帮了他不少忙。这人没有迹之前,倒也显得很随和,总是到自己家中来蹭饭吃。
有了什么为难的事,也是口声恩师,哀求着父母出面帮着去解决。就连他有了外遇,老婆闹了要离婚,也都是父母出面帮着调停解决。
当时的面粉厂,真是红火得让人眼睛犯绿。有人说过这样句话,即使停工五年,也能保证所有工人的工资福利都能够如数放。
可惜是好景不长。吴晓军有个同学,当上了城区的区长。他不知通过什么样的关系,重新打通了多年不交往的老同学路子。
很快,新上任的城区区长,就提出了个新观念。说是要改革,就要换人。要让有闯劲的年青人,来实际操作改革,才会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