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 / 2)
“曹议郎的话,陈修谨记。”
陈修微微一行礼,神色恭敬,一幅受教的样子。
“孟德,你可是不知道敬之胸中笔墨可不比你差上多少。”
“哦”
闻言,曹操颇为感到意外,眉头微微一挑,眼中似乎有些不服,虽然他不算是学富五车,但可以算是对于古今都有些涉猎,学识之广,就连一些学士见了他后也是自愧不如。
要是眼前的人不是蔡邕蔡伯喈的话,曹操早就拂袖而去,但自小因为其父曹嵩与蔡邕关系就比较要好,所以曹操很早就认识蔡邕,也深知蔡邕并非是无的放矢的人。
既然,蔡邕这样说了,那么眼前这个少年,定然有着不凡的本事,不过说与他相提并论,曹操心中还是有些不服。
“怎么,不服了你可别不服”
见状,蔡邕便明白曹操心中所想,于是笑着把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曹操闻言久久不能言语,最终叹了一口气:“先生之前的话却是高抬了我了。”
曹操很坦荡,不如就是不如,没有必要强行为自己撑面子,心胸磊落,倒是让陈修为之侧目。
“敬之,日后若是有闲暇时间,大可来曹府一聚,时间也不久了,先生,学生先行告退。”
曹操临别的一番话,却是赤裸裸在招揽陈修,不过陈修却是微微一摇头。
“敬之,为何摇头”
s;继续求收藏求推荐了,奢望能挣个前十回来,
第二十章 苍天无道,黄巾举旗8
s:这里先谢谢肉少了怕冷兄弟的100打赏,独居不胜感激不过还是希望你们手中有推荐票的,投一张给独居,独居在此多谢各位了。
“先生,如今学生才几岁,曹议郎这般礼遇却是折煞了我,士子出士就是为了求名,当然学生不例外,可如今时机未到,贸然求名,只是招惹麻烦上身,现在学生首要的目标就是学习,其他的都尚且要放在一边。”
尚在不解中的蔡邕闻言不由竖然起敬,随即连连点头,这样的态度,正是如今年轻人缺少的。
“不骄不躁,戒骄戒躁看来荀慈明可是寻了一名好弟子,可惜了”
蔡邕神色一沉,神情中颇为有些意志消沉的样子。
“先生何必如此,依学生看来曹议郎天资不凡,定然能继承先生的衣钵。”
闻言,陈修倒是瞧出蔡邕此时心中所想,不由开口安慰道。
“你不懂你不懂,孟德虽然天资聪慧,但他却不适合继承老夫的的衣钵,老夫所搭的擂台,并不适合他,他的舞台也并不是在这里”
蔡邕自言自语的说着,眼中却是闪过一抹沧桑,而陈修听后心中大为震惊。
要是换做了另外一人来的话,不是他陈修的话,估计还真的听不明白蔡邕这句话中的意思。
的确,正如蔡邕所说的那样,曹操虽然是天资聪慧,但他的舞台却并不是走文人著书,他要走的路是争霸天下
“敬之,老夫这万卷藏书你愿意看到什么时候,都随你的意思,不过老夫却是有一个要求,望你能听进去。”
“先生请说,学生定不敢违背。”
陈修一听,立即做了一个揖,神色恭敬,言语中带着一抹郑重。
“不用如此正式,只不过是老夫这些年来读书所悟到的,只不过是一人之言罢了,你若是觉得中听,那就听进去,若是觉得不中听,那不听也罢。”
陈修弯着的腰没有立即起来,依旧半躬着,神态依旧恭敬如常,眼中清澈如水,丝毫不见一丝的波动。
“敬之,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所言,自从董仲舒听出这个想法后,武帝刘彻并实行后,天下人就算是小老百姓也可以道上两句之乎者也。
但到底有多少人领悟了孔子这话中的意思,就说这句吧,天下士子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老夫这些年来见过不少的士子,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心浮气躁这是现今年轻人的通病,因为他们心浮气躁急需想要成名,故而不懂装懂,四处招摇,一旦被人揭破后,便撕破脸皮,抵死狡辩,敬之你说说看,这样的人还是一个读书人吗”
蔡邕脸色通红,基本是用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对这一辈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失望了,英杰太少,浮名太重,个个都死要面子,想要一举成名,不肯专心下来研究学问。
“学生明白”
蔡邕的愤怒的样子让陈修心中一动,读书人又有多少人只知道读了一点书的人就可以称为读书人。
读书人读书就要读出精髓,明白其中道义,有了自己的坚持,这样的人才称之为读书人。
而蔡邕与自己的老师荀爽正是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称自己为大儒亦或是是硕儒,他们只是称自己为读书人。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不懂了就来问老夫,老夫平日里也只是在家中,你随时都可以找到老夫,至于荀府就没有必要回去,这里就是你第二个家了。”
蔡邕平复了着自己的激动的心情,随后神色平静的说道,说完便离去,留下陈修一人。
等蔡邕离去后,陈修便从第一排书架的最上面一排书开始看起,他看书的速度很慢,不要求读通其中的精髓,但求明白著书者在书中要表达的是何种大义。
陈修一看书,就容易入迷,进入忘我之境,就连身边悄悄经过一个佳人的时候,都尚且不可知晓。
“爹,你就如此看好这小子”
一个二八少女俏颜如画,脸色红润,甚至带着一抹异样的娇媚,让人看得也是心跳不已。
“哎文姬你可是又和仲道争吵了,为父也不清楚当初教授你学识到底是好还是坏。”
“爹”
闻言,蔡文姬有些不满的望着蔡邕一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人扫兴。
“你的心思为父明白,只是可惜了,要是当初你若是答应,何至于此”
一想到当初的事情,蔡邕就觉得有些可惜,自己的女儿还是太过的要强,直到了如今心中还是存有抑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