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7(1 / 2)
的人也可以去,既然陈敬之愿意亲自出马,就说明担任先生的必定是非常人。
头疼的事情,轮不上他们,要头疼的,就是以往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现在该轮到他们去苦恼了
的确,现在兖州的这些世家门阀一个个都紧皱着眉头,无论是曹操还是陈修,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这个年头,就连河东的卫家在黄巾的冲击下,损失都是惨重的,那群乌合之众尚且能造成这样规模的伤害,就更不用说现在的曹操拥兵十数万,根本就不是白波那些人可以媲美的。
对此,他们只能忍气吞声,甚至参与进去,与时共进才能确保家业的完整,稍微落后一步,被时代抛弃的话,最后,偌大的家业,则会被一群狼给吞的连骨头都不剩,眼下的人,不是人啊是一群狼,你是虎的时候,他会对你敬畏,一旦你变成了一只羊,只能成为他们腹中的饱餐。
现实总是残酷的,千万不要把人性想的太过的美好,不然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伤害与失落罢了。
于是乎,这些人世家门阀在现实面前低头了甚至可以说他们在曹操面前低头了,面对与这样一位油盐不进的主,还真的兴不起威胁的念头。
然而此时的陈修已经到达了北海的高密,一到高密,陈修就立即向着郑玄的府上而去,一入郑府,就见到郑益站在门口,陈修向郑益抱拳行礼道:“益恩兄长,多年不见,为弟至今才实现诺言,失信于康成公”
“哎敬之你何必如此,走到了这一步,今后你面对多少人的诘难,为兄心里清楚,只是只是苦了你了”
当初的承诺,无论是郑玄还是郑益两个人都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今后这将会遇到多少的阻碍,想要成功,就要面对多少的人,世家门阀豪强,有几个是易于之辈,有多少人会同意你,最终这个美好的想法,只能胎死腹中。
但是得知陈修真的从泰山来到北海的时候,郑玄父子二人整整一天不吃不喝,坐在大堂内,一直发愣着,这消息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过的劲爆,他们也晓得陈修来了北海,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来到北海,就说明他当初对于他们的承诺实现了
一个遥不可及的诺言实现了
至于准备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无论成不成,他们都会做这个准备
这些日子来,郑玄口中最经常说的话,就是苦了这个孩子,苦了谁,除了陈修之外,还能苦的了谁
“兄长,不必多说,这本就是修该做的,修想问兄长一句,何时出发”对于郑益的担忧,陈修不以为然,既然做了,就万万没有后悔的道理,做人倘若后悔这后悔那的,那这一生,岂不是都是在后悔中渡过
这些日子来,郑玄口中最经常说的话,就是苦了这个孩子,苦了谁,除了陈修之外,还能苦的了谁
“兄长,不必多说,这本就是修该做的,修想问兄长一句,何时出发”对于郑益的担忧,陈修不以为然,既然做了,就万万没有后悔的道理,做人倘若后悔这后悔那的,那这一生,岂不是都是在后悔中渡过
既然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那么就一定会有人过来找他报复,这是正常的礼尚往来,怪不得别人,也怨不得别人
“那好,敬之你先去与父亲说道一二,我立即吩咐下去。”闻言,郑益眉头一挑,当即答应了下来,然后进入府内,快速的进行着一系列的安排。
看着周围熟悉的环境,陈修晒然一笑,十年了,整整十年了,十年之后在来这里,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当初教授自己的人却是已经老了,以及自己成长了,没有当初的那种幼稚了。
“哎苦了你了慈明泉下有知,定然会欣慰。”进入大堂内,郑玄端坐着,当初那双可以看透人心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不过,却变得更加的慈祥。
“老师言重了,这本该是学生应该做的,只希望百年之后,还有脸面去见恩师即可。”
第三百一十章 八方来客
在豫州颍川的陈府内
陈纪阴沉着脸,来回踱步走着,从兖州那边传回来的消息,让他有些震惊,甚至是不敢相信,他没有想到陈敬之那小子竟然敢这样做。
这一下子,就彻底站在天下世家的对立面
这样的做法,是在挖他们的墙角跟,是准备要了他们的老命
就算陈纪在怎么看重陈修,在这一刻,就注定了二人走不到一块,同时他心里也有点怨恨的自己的儿子,当初为何要意气用事,直接离开了许县,前往平原县,投靠一个不知名的刘玄德
要是他能听从自己的意见,在那个时候抛弃个人的恩怨,进入曹操的麾下,不然也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自家的墙角跟被人给挖了,关键的是,自己还无能为力
若是陈群当初在的话,能够顺利阻止曹操允许陈修这种愚蠢的做法的话,陈家不仅保住实力,甚至更进一步,成为整个大汉天下最为顶尖的世家。
这是他的野心,同时也是他陈家人的野心但是他的儿子却因为一人恩怨辜负了他的希望
甚至他觉得荀家人有些不厚道了,颍川颍阴荀家可以说是颍川三大世家中排名第一的,而且也是大汉世家之中,唯一一进入曹操麾下决策层的人,然而这厮竟然无动于衷,完全没有什么反应,这让他很生气,难道荀家的那几个老家伙当真不介意,陈修陈敬之这个当初他们门下的弟子做出这样挖墙角的事情。
殊不知,早在一个月前,身在颍川颍阴的荀家的家主,也就是荀悦收到了一封信,可以正是因为这封信让荀悦或者是荀家保持了沉默了。
直到一个月后的,荀悦坐在书房内,手中捏着信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张纸质的信,一个月前抱着好奇的心态,荀悦打开了信,信上的内容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进则兴,退则亡大兄若是赞同,它就交付到大兄的手上
恰是因为这短短的几句话,让荀悦选择了沉默,在当天,他就把荀家的一些族老给清了出来,商量这封来自兖州,来自陈修的信对于信上的内容进行决议
不出荀悦的意料,大部分的人的同意,此次他们将保持沉默
只不过,这些都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制造的工艺没有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