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6(2 / 2)
“小时候苦日子过惯了,所以我就想,我一定熬过去,等将来能改变命运了,就必须改变,成为人上人,到时候我要让所有看不起我的人知道,仇家不需要向你们任何人低头因为我有钱当今这个世界,有钱是大趋势,虽然不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但这世上大部分的事,都要靠钱解决”
说到这里,仇一突然愣了一下,随即又笑道:“你看看我一激动就忘了自己是在什么场合了要不是于老弟不是外人,那真让你笑死啦。我呀,就是这么个直爽粗鲁的人,有时候一不留神顺着心情说话,得罪了人还不自知。于老弟,说话不周之处,千万多担待”
于果笑了笑,说:“仇总你太客气了,我是底层老百姓出身,没什么文化,我还担心自己说话不周,得罪仇总呢。现在看仇总是个性情中人,那我就真放心了。”
仇一抚掌大笑:“好啊,于老弟咱们俩看来是难得地性情相投难怪我一见到于老弟,就感到十分地投缘来,于老弟,事发有因,准备仓促,也没详细问过于老弟爱吃什么,略备薄酒,不成敬意,咱们入席再说”
于果跟随他进入内屋的餐厅,这里守着绿帆市西南方向的大海,景色秀丽壮美,难得又是好天气,和风煦煦,的确是眼前一亮。
不一会儿,上菜了,这菜也不用说,于果在胶东市也和童雅诗、金俊基等人吃了不少档次算高的宴席,但这一顿饭的菜道道都是精心准备的,中西合璧,恐怕这一桌最少能吃掉绿帆市内一个中产阶级的月工资,再要是算上酒,那就更不用提了。
仇一向于果敬酒:“来来来,于老弟是客人,我敬于老弟说起酒,咱们胶东市盛产葡萄酒,绿帆市盛产啤酒,都是全国闻名,但敬酒就得白酒才行。”
于果礼貌地回敬,酒过三巡,仇一招呼他吃菜:“这菜准备得仓促,实在是拿不出手,于先生凑合吃点吧。”
于果吃了几口,说:“仇总你太谦虚了,这是我吃过的最贵的饭菜了,当然,也是最好吃的。我看这八道菜,分别是八大菜系的一种,仇总这么精心准备,对待我一个小小的基层员工,还说是仓促,我真是受宠若惊了。”
仇一笑道:“其实,于老弟想要天天吃这种饭菜,也不难的。”
于果知道,仇一终于要说正题了,该来的始终会来,便以不变应万变地说:“仇总,这种昂贵的宴席,偶尔吃一次两次行,但还是家常便饭吃得香啊。”
仇一怔了怔,随即大笑道:“是,是,于老弟这话很实在看上去是说家里的饭,实际上是在说家庭和亲情不,家才是国人的核心,咱们男人,无论在外面打拼得多么成功,也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家才是男人心的港湾,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那才是好男人”
其实,他本来是打算等于果回答“天天吃,那得像仇总这么有钱才行”,然后自己再趁机说:“想要很有钱,那也不难。咱们开门见山,于老弟要是愿意跟着我干,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燕鲍翅参,天天吃那还真不夸张。”可没料于果一句轻描淡写的回答就把自己原本的步骤给堵死了。
于果说:“仇总字字珠玑,我获益匪浅。”
仇一和他碰了一下杯,喝了下去,旋即眯缝着眼睛,端详了于果半天。一般人那能承受得起仇一这样的枭雄的近距离对视可于果却若无其事,毫不在意,而且绝不是装出来的,那份笃定和恬淡,是发自内心的。
仇一越发觉得此人了不起,便放下酒杯,正色说:“于老弟,咱们这么有缘,我老仇就多问你一句: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于果故作不解:“我不大理解仇总的意思。这个打算具体是指”
仇一摸出一根雪茄来,示意于果可否,于果立即想起了仲老四,一股轻微的厌恶涌了上来,但知道很多富豪都好这一口,于是还是笑着说:“您请便。”
仇一点燃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烟圈,幽幽地说:“我是问,于老弟以后是打算在胶东发展了吗”
于果“哦”一声,说:“是的。胶东很漂亮,依山傍海,风景宜人。”
仇一慢条斯理地说:“论依山傍海,风景宜人,绿帆市不也是这样么而且绿帆市更大,发展前景更辽阔。”
于果说:“这是对仇总这样做大生意的人来说的。对我这个从事私家侦探行业的小本生意人来说,不需要很大的舞台,别人有事,来找我就行。绿帆市是大一号的胶东市,很繁华,可是也太不安静。我喜欢生活节奏慢的地方,安静,舒坦。”
仇一意味深长地瞥了于果一眼,说:“于老弟,绿帆市的穷人,当然生活节奏快了,但达到一定的财富水平,仍然可以慢下来,绿帆市的青山碧海,红瓦蓝天,尽管要比咱们胶东市昂贵,但那都不是个事儿。”
他顿了顿,又说:“再说,胶东市的规模很小,六个区,其中也只有四个算市区。而绿帆市八个区,个个都很大,前景不可限量。
“在国际上,知道胶东市的不多,但知道绿帆市的,可是大有人在。说句玩笑话,你现在玩外国网游,里面能标明的亚洲城市都不多,本省也只有绿帆榜上有名,可见其影响力,文化底蕴,那就更不用说了。。
“你老弟威名远扬,虽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现在是个讲究包装的广告时代,在这里,你会遇到更多的富翁,接触更多高层的圈子,对你的生意来说,客户的数量和质量,也肯定是会成倍地增加,收益就更不用说了。”
于果莞尔一笑:“仇总,谢谢你肯对我一个基层员工说这么多。但是,我对一个城市的喜好,不是从城市的大小、繁华程度和自身的生意前景来判断的。我喜欢胶东海的味道,所以我在来胶东的一瞬间,就决定呆在这里了。
“绿帆也好,哪怕上海、香港也好,都吸引不了我了。而且,单说文化底蕴,不见得胶东市不如绿帆市。胶东是19世纪中叶因为不平等条约开埠的,接近二十国领事馆进驻,那时候绿帆市还是一片渔村,直到半个世纪后德国胶济铁路修建,才发展起来。”
仇一先是一怔,又笑道:“于老弟真是博古通今啊,没想到初来乍到,却对我们这边的历史这么了解。冒昧地问一句:于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