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73(2 / 2)

加入书签

季阳有点不好意思:“你们少说两句,我现在头疼。”

下午两点半,季阳几人去工地视察,燕余香需要了解建设情况,应晓晓只是单纯来看看。三个大美女现身工厂,如同一幅画,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应晓晓和燕余香都换了球鞋和休闲装,还带着一顶遮阳小草帽。

工厂框架已经浇筑好了,柱梁矗立起来,正在建造墙面。通过框架隐约可以看到一间宽阔的工厂,季阳心里涌起一丝期待和成就感。

“季阳,这就是你投资的工厂。”应晓晓略微吃惊。

“是一家天然水工厂,水源就在那边的大山里,绝对是天然纯净。”季阳指着远处的大龙山,连绵起伏山脉之中,似乎隐藏着一座金矿。

应晓晓顺着他的指引望去,不禁涌起一丝赞叹之情,乃至于有点敬佩季阳。年纪轻轻就创办工厂,以后他会发展到哪一个地步。想到这里,应晓晓更加认定季阳这支潜力股,打算把他的心好好握在手里。

燕余香也有类似的想法,卖古董虽然赚钱,却是一种游离于黑白之间的商业活动。但工厂则不一样,只要发展的好,可以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对于燕余香来说,工厂的吸引力明显比古董大得多,而她已经参与到建设当中。

“季老板,来怎么不通知一声。”张民带着一个安全帽走过来。

“随便看看,大概多久可以完工”季阳对工程还算满意,加上有季夏全程监督,没什么好担心的。

“工厂区间很少,我们已经把框架浇筑好了,墙面很快就可以建设完成。然后把整块地用水泥铺好,再建筑围墙,下个月就能完工。”张民以前督造过厂房,轻车熟路。

“辛苦你们了,到时候我请大家吃顿饭。”季阳不介意张民双手沾染了灰尘,与他捂手。

“不辛苦,给季老板这样爽快的人工作,我们干起活来都给力。”张民乐荣幸道,季阳在伙食,酬劳方面都很大方,他自然乐的帮季阳做事。

“张老板,我打算增加一栋三层楼的工人宿舍,。”季阳突然道。

“您还要增加建设项目,没问题,我们可以马上设计方案。”张民稍作犹豫,答应下来。

由于工厂离村镇有一段距离,离的近还好,离得远的工人不方便回家。建一栋三层楼的工人宿舍足够,预计价格大约在五十万左右。

季阳的设计是把一楼当成食堂,二楼建造成宿舍型,三楼建造成公寓型。宿舍型区间比较单一,跟高中宿舍差不多,提供给普通工人居住。三楼的公寓房间比较高档一些,有卧室客厅洗手间,提供给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居住。

“按您的要求,五十万估计不够。”张民摇头,同样是三层,宿舍楼和农村小别墅肯定不能比。宿舍楼的占地面积大多了,区间多框架大,使用材料自然更多。

“要多少钱,你跟季夏商量一下,把最终结果告诉我就行。”季阳道。

“没问题,我这就去设计一份图纸。”张民就喜欢他这样爽快。

巡视完工地之后,季阳去大龙山那边看看蓄水池和水管埋设进度。应晓晓正想去爬山,于是跟他一起离开,燕余香则留下来和季夏了解工厂情况。

路上,季阳先给李文书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要过去看看。李文书收到消息之后,立即下山来接引季阳和应晓晓。

“文书,怎么样。”季阳走到山脚下,李文书正在那里等待。

“山势太陡峭了,徒手爬山都觉着累,要把水管运上去真心不容易。前两天一个工人不小心摔断腿,还赔了五万医药费,进度比较缓慢。”李文书实话实说。

工厂使用的水管直径七十厘米,厚度将近三厘米,一截长度二十米到三十米。一截水管重达三四吨,运输都要用吊机,上山却只能用人工运输。加上大龙山路线陡峭,可想而知水管埋设有多么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

李文书在这里监督的同时,还要经常帮忙,皮肤晒黑,手上多了很多老茧。看得出他这段时间很辛苦,就跟去了一趟非洲伐木似的。

“那人的腿可以治好吗,会不会残疾”季阳担忧道。

“要是残疾就不止五万了。”李文书笑了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第一百零三章 工人事故

随后三人同行,沿着工人踩出来的道路上山。

本来这条道长满杂草,工人搬运水管上去脚力太深,水管碾压,开辟出一条一米宽的山路。甚至都不用特意建造台阶,硬生生踩出一个个阶梯来。

“取水点在瀑布下面,那里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人工蓄水池在半山腰。从取水点到蓄水池大约五公里,从蓄水池到工厂约七公里。”李文书在前面带路。

“为了兼顾运输问题,这个距离还算可以。”季阳很想把工厂开在山脚下,那样一来运输就麻烦了。

工程师根据各方面条件,从取水到运输,环境和排污等问题选址。综合分析,最终选定了贺江流那块地,可以兼顾各种要求。

当然,最重要的是取水和运输,其中取水又比运输重要一些。如果管道过长,需要的蓄水池就会增多,水在管道和蓄水池容易产生各种微生物。

“如果下游没被污染就好了,直接在下游取水,省了这些管道。”季阳对那些养殖场怨念很深,大龙山这股水就是南河乡那条河。

不过水流进入村庄之后,因为垃圾和死猪死鸡的问题污染严重。迫不得已,季阳只能选择在深山里取水,保证水质没有被污染。

“怎么山里和山外的环境相差那么大,这里跟仙境一样,外面到处是垃圾。”应晓晓刚进南河乡的时候,看到沿途都是垃圾,心里有些失望。

就跟杜英纯刚来的时候一样,直到进入大龙山,才不禁感慨自然美丽。这才是她喜欢的大山,暑假过来玩一玩,身体都会健康许多。

“如果不对这片山区进行保护,迟早山里的生态环境也会被破坏。”季阳多少有点远见,如果大龙山的环境被破坏,那么他的工厂也将倒闭。

“莲花乡那边有人种植油茶树,把好几片山都开垦出来。想保住这一块净土,必须有政府帮忙,最好把大龙山划为保护区。”李文书说道。

油茶树又称木子树,果子可以用来榨油,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木子油的功能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润肠杀菌,清热化湿,护发养颜,抑制肥胖,可以用来炒菜。不过木子树的产地比较稀少,木子油自然也比较昂贵,是花生油的四倍到五倍。

一般人舍不得吃木子油,都是一些比较讲究的有钱人才买。最近两年有外地老板在白鹤镇一代收购木子,所以有些人把自家山林砍光了搞种植。不过开垦山林这种事情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得到政府的同意,所以你们懂的。

“这件事情等工厂运营之后再考虑,暂时没有能力规划保护区。”季阳有心无力。

“我就说说。”李文书道。

走了半个多小时,前面出现一些工人,正在辛苦地对接水管。由于山林陡峭不平,工人们工作时很麻烦,一根水管要七八个人一起对接。主要是一截水管太重了,即便放在地上,也要很多人才能固定住,然后两个人拧螺丝。

看到季阳三人走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