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 / 2)
札木合沉吟片刻,却淡淡说道:“我观那呼延江率部离去时跃跃欲试,却是小看我们这群盗匪,如果我猜得不错,他回营中整点装备,就会再度来攻。”
此时岱钦也从山上下来,听到敌人还要来攻,他却更是立功心切,兴奋道:“现在我手下已经有了四五百的弓箭手和大刀手,他要是敢来,我就率兵齐出,挡住他的攻势,再让黎华率领大队骑兵冲锋,必然将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札木合却皱了一下眉,说道:“我却不要你们将他击败,此次呼延江带来的马多,且马速极快,若是让他知道我们的真实实力,率部狂逃,不出一天就将回到朔方。此时我们势成骑虎,既攻不下朔方,又离不开狼山,向南发展的黄金出口将被之扼杀。”
众人皆沉吟不语。
札木想了想,问道:“现在我要你们二人率部假装大败,但又不折损人马,悄悄地耗费敌人的实力,待他们深入狼山内侧,兵彼马劳之时,再一举而歼之,不知道你二人有没有方法。”
岱钦和黎华见札木合要考较自己,都是仔细思索,一心想要拔得头筹,用尽浑身解数苦思恒想。
少倾,岱钦毕竟更是年少,沉不住气说道:“我手下步兵皆多,不过都是群匪,这些人都习惯打顺风仗,若是逆风,则搞不好假败变成真败,一败如山倒。”
众人哈哈大笑,都深深为这些山匪的意志捉急。
黎华却说:“我的部下无妨,他们常年在草原牧马,习得草原狼的习性,该退则退,该进则进,随时都能聚散如常,并不会因为被击溃就产生畏惧,可以用来诱敌。
札木合欣然说道:”黎华练兵有道,雄兵就该如此。岱钦你担任侍卫已久,却是少了统率的历练,也罢,那此战诱敌以黎华为主,岱钦与那二位寨主,各自领人隐在周边,一旦到敌人陷入埋伏,全军进击之时,你们二人却率部杀出,断了敌军的后路,务要一战成功。“
岱钦被札木合说了几句,本有点不高兴,待到听说他们作为伏兵,埋伏在后杀出,知道是札木合给自己立功的机会,须知此时敌军已败,自己率人去追,虽然尽是步兵,也有百把骑士。骑军步兵相互配合,正是捉人的好阵容。他绞尽脑汁要把这事做好,再不犹豫,禀告道:”多谢大王垂青,我只需要自己这五百轻兵,再加肖力,王路二人的协从,各各准备好绳索,鱼网,以及马车,一定要象梳子一样梳遍这块原野,不让敌人有一个漏网。“
札木合说:”你想得十分周到,必然不会有负我的希望。另外大战结束时,如果我们一切顺利,你速速令人去山寨取来攻城的装备和粮草车仗,我们就一路攻向朔方。看我早日取下这座大城,与诸公一起在城里最好的醉仙楼开怀痛饮。“
众人见到札木合满怀信心,对他的话再无迟疑,齐齐依言早作准备。而那疲惫不堪的杜罗门,早已被众匪驾了马车,一路送回洞府去休息。
却说呼延江回到营中,他自己也换了一身轻甲,却教士兵们都换上那能够防御弓箭的轻甲,一行骑兵,俱是高头黑马,身披黑铁锁子甲,人人一杆铁枪,一共一百二十骑,齐齐开去,却留了三四十骑把守营寨,防止敌人偷袭。
呼延江望着这一百余骑,个个精神抖擞,骑枪擦得闪闪发光,不由得暗自心想,这样精良的军队,就是我争夺天下的本钱,对面的匪众,就算过千,也能教我一口吃下,这样才能略略填补我的损失。须知世人之心,俱是好赌,从古至今都不两样,一旦吃亏,不是先想着今后预防,而是一颗好胜之心,偏要向刀口上舔血,争回损失,俱不知恰如被鳄鱼咬住了大腿,越是挣扎,越是危急。
行至丘下,先前挡道的几十名乞丐一般的步兵早已不见,领头的是黎华,他手持一杆钢枪,穿着破旧的衣裳,与他那白色的面孔甚是不衬,部下一两百的骑兵,也都按照札木合吩咐的,换上了土匪们那些各式各样的服装,盔甲,整个骑队不伦不类。
唯一齐整的是藏在马鞍中那一百多支黄杨大箭,以及背后箭筒那制式大箭。当然这些对面的敌人都看不到。
呼延江披着黑黑的重皿,手握那根一百斤重的缤铁棍,他看了一眼对面的骑兵,眼珠子落在那各式各样的装备之上,目光里自动略去了对面那齐整的马蹄声和骑手们眼中那身经百战的目光。
杀死自己的往往不是敌人的高明,而是自己的一意孤行。
呼延江懒洋洋地举起自己的铁棍,大喊一声冲锋,一百二十多黑甲骑兵各自挥动兵器,虎入羊群一般地杀向了黎华的方阵,他们眼中不堪一击的土匪部队。
第九十四章 旷野骑踪
此时两军交锋,呼延江的部下俱是西域选购的优良战马,比起对方的蒙古马要高出一头,且这一队都是他精挑细选的高大健壮将士,身高六尺,胸披细铁链连环甲,头顶红缨铁盔,手持精钢铸就的骑枪,大弓在后,骑剑各各在腰,不论谁看到了都要挑起大拇指喊一声,真真是钢筋铁骨,鲜甲怒马,好一队强兵。
相形而下,黎华的手下就寒酸得多,他带来的草原精骑惧是精壮汉子,个子却不甚高,先前得了札木合的吩咐,齐齐换了匪兵那些参差不齐的甲胃,服装不齐,就连他自己英俊挺拔的小生也要抹上几把草,戴了顶歪歪的黑铁盔,扮着一个土匪头子。
呼延江振臂一喊,将骑军排成五排,每排约二十余骑,每骑间隔两个骑身,每排之间又留有四骑的空隙,以便留给第二排冲锋的余地,若是敌人从间隙中穿过,也能够尽快地由后骑消灭敌人。
这五排骑军的排头都是呼延江亲自指点过的小头目,经过他这么一呼喊,那些小头目们挥枪指挥自己的一排骑军前后整齐,顺序站好,然后等候军令,准备次第进攻。这小小的一百余人,经他们这么一鼓掏,形成了一个方圆余一百余步的方阵,各各钢枪在握,呼延江手臂微微一振,第一排抢先奔了过去。
对面的黎华见这里布成一个循规循矩的骑阵,不禁在心内微微发笑,正如自己之前估计的一样,他虽然年轻,但也努力研习兵书,这个阵势正是自唐朝以来就较为流行的骑兵冲锋队形,好处是首尾兼顾,能够发挥出优势骑兵的武力的装备。如果骑兵训练娴熟,指挥得当,冲撞起来,各各相护,以一当十,最大地发挥出骑队的冲击力。
但是劣势嘛,也非常明显,就是欠缺灵活度,
黎华年纪虽轻,却也独立指挥过几次部落间作战,草原多马,俱是骑兵为主,那些草原牧人虽没有受过严格的骑兵训练,但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常年不是与狼群守护牧场,就是与不同的部落厮杀。草原人丁稀少,特别注意保护自家的安全,骑兵作战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敌强我退,敌疲我打。”兵无常形,顺势而击则可。
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