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0(2 / 2)
那大明的财政收入,又能提高一大截
并且自古以来,打仗都是最消耗国力的像缅甸虽然一时间,武装出五十万人的军队。但同时,也失去大量可从事生产的青壮男丁。而缅甸,又是以农业立国的。这么一来,缅甸的农业生产,必然受到重大影响。
再由此推算下去,缅甸的国本,很可能地动山摇。因为无论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都是民以食为天。所以在最原始的温饱,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百姓们,就会自然而然的,用各种方法满足需求。
那么社会秩序,则急速崩溃。缅甸的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很严重的威胁。
不过这只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因为若是补救得当的话,缅甸国内,只可能出现物价飞涨、物资短缺的困境。
但这种情况,就和大明密切相关。毕竟以当前的形势来看,有能力拿出充足的物资,帮助缅甸,渡过粮食短缺难关的国家,只有大明。除此以外,大清、暹罗、真腊、越南、曼妮普尔邦、阿萨姆邦,都不可能。
大清的话,自不必多说。那白莲教起义,都隔断了云贵两省和清廷的联系。海上的话,又太过偏远。等缅甸使者跑到清廷求救,黄花菜都凉了。
暹罗的话,巴不得缅甸越乱越好。因此也不可能,给予粮食支援。真腊虽和缅甸没什么过节,但它的朝政,很受暹罗和大明的影响。又以当前暹罗和缅甸的关系,也就不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了。
然后就是越南。但其国不成国,所有物资,也都优先进贡大明。像南洋之战,越南就无偿捐献了不少军需物资。
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则山高地陡,国穷民贫。在自己国民,都时常饿死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多余的粮食,援助缅甸。
所以到头来,只有大明了。
可考虑到南洋之战,基本将大明的军需物资,给消耗一空。并且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大明要更注重工业上的发展。所以农业上,就无可避免的给工业让路。
这么一来,就很难说,有多余的粮食支援缅甸。另外以大明对缅甸的野心,自然盼着越乱越好。
所以就算有,也极有可能见死不救
这么推算起来,缅甸明后两年出现社会不稳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对此,大明还没想做好相应的准备预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到那时,无论如何取舍,大明都会从缅甸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来。否则,也不符合大明的商人本性。
但当下,正热衷教训暹罗、收复领土的孟云,还想不到这些。所以只能到时候,边心疼,边厚着脸皮让大明宰了。
并且得益于战争的持续,暹罗也会因为与缅甸的连年大战,而影响到了国内的民生发展。到底去年,暹缅大战,也对暹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对百姓征收的征缅税,就让很多小门小户的日子,越发难过了。为此,还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移民潮。最后还是暹罗官方,紧急知会大明。让其看在盟友的份上,将暹缅之战爆发后到达大明的暹罗移民,尽数遣返回国。并在法律上,极其严重的惩治非法移民。同时广发告示,调低征缅税的额度。
这才让这股移民风潮,告一段落。
第四百零四章 善后五锡兰
以大明向来广收移民的政策,其实是很不愿遣返暹罗移民的。但从明暹关系的大局上,还是予以痛心的遣返。惹得很多国内关注移民生活的报纸,都大幅度报道暹罗移民,用各种方法,逃脱遣返的心酸故事。
甚至为此,还发生了好几起命案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暹罗移民沉船案。当时有一千多移民,在即将抵达新山港时。突然听说大明,要严查并遣返暹罗移民。吓得船主,马上掉头就跑。
结果在海警的追击下,碰上了暗礁。发生了极其悲惨的沉船事故
由于当时船只超载严重且为了防止暹罗移民被人发现,船长将各个通向甲板的通道,都用铁板封锁。使得沉船一发生,移民们都被困在封闭又拥挤的船舱内。
尽管海警第一时间就展开救援
但时间不等人,很多移民因为缺氧、踩踏,而窒息身亡。这件事后来被某位人道主义爆棚的记者,给发表在新山的大明日报上。一下子,就传得天下皆知。
惹得很多很早加入大明国籍的暹罗人,都忍不住写陈情信。希望大明的移民司,能对迟来的暹罗移民,法外留情。
但本着国与国的关系,大明还是硬抗了下来。并且通过舆论手段,将暹罗移民淡出大明百姓的视线。这才使得这一事件,慢慢渡了过去。
如今暹缅战事又起,南边丁加奴、吉打、吉兰丹等苏丹国,也使边境颇不平静。而暹罗国库,又极度空虚。于是赋税加征,又变本加厉。
很多靠海的暹罗人,就通过各种手段,前往大明。还留在国内的暹罗人,则对缅甸官方,心生不满。如果战事上,又连连不利。那百姓心中的怨气,肯定急剧升级。
毕竟投了那么多钱,军队却连吃败仗。是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打了水漂。何况是那些咬着牙根子,将不多的口粮,拿出去缴纳赋税的暹罗人。
且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百姓对官府的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揭竿而起,爆发规模宏大的起义。
那样的话,暹罗也是一团乱麻了。
这对大明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考虑到缅甸的存在,大明也不会让暹罗就这么倒下去。毕竟根据中南半岛的历史发展来看,暹罗与缅甸,总是一家兴,一家衰。所以只有二者共存,才能维持微妙的平衡。
从而防止中南半岛,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大明仍会对暹罗施以援手。只是大明的援助,向来要拿东西换的。并且价值,也不能低了。否则,大明是看不上眼。也不知道暹罗到那时,又会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换得大明的援手。
反正无论如何,大明都会成为最后得利的渔翁。
而且依照大明的本性,向来吃肉不吐骨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所以即使伸出了援手,大明也仍然会在消化了战争红利,腾出了精力后。将战争的长剑,指向暹罗和缅甸。
到那一日,中南半岛,也会改姓为汉。
于是在大明或明或暗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