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2 / 2)
张易书写爱莲说时便提过东晋大贤陶潜。此人挚爱菊花和美酒,年轻时同样在道一书院求学过。
有一年正逢重阳,他在西岭翠微亭采摘菊花,没想到壶中美酒,怅然若失。他坐在亭中等待许久,正巧友人携酒前来,伶仃大醉后方才返回书院。
不少读书人不知这个典故,听到老翰林提及,方才明白过来,望向张易的眼神更加奇怪。想不到张镇国,竟然需要依靠陶贤的名头,才能出县,不知这首诗作,是否能够达府
坐在角落的王洞之丝毫掩饰不住笑意,他原本只想激将张易,若对方真能出丑,便得偿所愿。但他没有想到,张易今日竟然这般弱,两句方才出县。
张易稍稍停顿,将周遭众人的言语尽收耳中,脸上保持着淡然微笑。看到宋符有些担忧的眼神,索性将剩下两句全部写出。
轰
一层层宝光瞬间浮现,充斥整个南都宫。
“一层两层三层我的天,七层宝光”那名借给张易文宝笔的年轻举人,忍不住惊呼出口。
整个南都宫内的读书人,都被乍现的五层宝光惊呆了。
那名出口点评的老翰林噔的一声站了起来,咧嘴道:“宋符,你个老家伙,还不快些朗诵张镇国的诗作。”
说完这句话,他忍不住微微叹息道:“可惜啊可惜,若再多一层宝光,张镇国就再度多一首镇国诗作。”
张易微笑不语。
宋符抚须一笑,道:“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当真了不得,不出一个月,必当会镇国姓刘的老家伙,你就不虚操这份闲心了。张易,你这首诗可当真称得上笔落惊风雨,让我都为你担心不已。”
touoougt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诗成泣鬼神
笔落惊风雨
太傅宋符给予这般高的评价,并非只是对张易,更多是对这首诗。
第三句和第四句,跟前两句的差异并不大。
朴实,平凡,看起来颇为单调。
第四句跟第二句相似,“牛山独沾衣”同样使用了一个典故。
这个典故,在场众人大多知晓,因为在牛山涕泗横流之人,正是数百年前的一位伏流国主。这位国主最喜伤春悲秋的文章,自己也是其中好手,看到美景或是遇到佳节时,总会做出这种行径。
但就是这般平平无奇的四句诗,组合到一起,竟然成为了一首顶尖的鸣州诗词,只差一点就成为镇国文章。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秋氏那位国主对着牛山流泪。”
那位老翰林跟宋符一样,同样看出诗词中的不凡,忍不住出言为在场读书人指点:“首句兴寄高远,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第二句即以陶贤为解释。后两句句直言纵饮销忧、旷达处世,不必忧生伤逝。此诗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以旷达颓废交融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张镇国在诗词一道上的天赋,足以令鬼神恸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两位老翰林,是南都宫内除却李三思外文位最高和见识最广之人,他们做出如此之高的评价,让在场诸位读书人不得不信服。
众人细细冥想四句诗,默念数遍后,诗词中的景象就在脑海中浮现而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般道理。
“南都的山,因为有天地文运眷顾,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青海上。由高处下望秋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张镇国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第一句并非不能朴实无华,而是宝光蓄积,犹如厚积薄发,在最后一刻爆发,在下佩服之至。”
“我等自愧不如。”
诸位读书人纷纷感叹。
张易站起身来,将文宝笔还给年轻举人,口中酒气微吐,咧嘴道:“诸位不必这般捧杀我,我不过是直抒胸臆罢了,没那么多想法。前些日子,六公主陪我观赏南都十景,每逢美景我便诗兴大发,然而却没能做出一首诗。”
“方才见诸位读书人参加重阳文会,其中不乏达府鸣州诗作,大家都是才名卓著的名士,却不知为何都做些伤春悲秋郁郁寡欢的文章中秋重阳,本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应当笑口常开,怎能以这等靡靡颓废之音,误导天下人呢张易做此诗,不过是劝大家胸怀豪情,热爱身旁的人和一切。”
他拱手向众位读书人行礼,返回主桌落座。
整个南都宫陷入久久的静谧。
“好好好张兄说的极是,北海鳞江向来自命不凡,却依旧陷在这等圈子里走不出来。今日见张兄挥毫提笔,瞬间就打破陈旧,推陈出新,当真佩服不已。”
北海鳞江率先站了起来,鼓掌叫好道:“话不多说,在下敬你一杯。此情此景,当浮一大白”
他身旁的北海龙象同样鼓掌不断,道:“俺不会说话,但俺跟大哥的想法一样,很佩服你。将来你如果能跟俺一起杀水妖,俺便更佩服你。”
张易拱手还礼,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对北海兄弟印象不错。
一人带头,其他人再无顾忌,数百人齐声吆喝,为张易喝彩。
读书人吆喝不止,在场的妙龄少女都将目光放在张易身上,芳心暗许,只是看到依偎在他身侧的秋伊水,大多低下头去,颇为自卑。
即便是世家女子,也没有谁能够比得上天宫圣女。
除非,是那位有“大贤之姿”的谢府神女。不过,那位神女这几个月在远东书院为诸位学子授课,无暇前来。
神女未至,她最为宠爱的妹妹却来了,而且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她,此刻站了起来,看着张易所在的方向,狠狠道:“负心汉”
说罢,她气呼呼的站起身来,扭头向外走去。
满座哗然
诸位读书人叫好声戛然而止,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不停交换,心头暗道:莫非张镇国,竟然还跟谢府这位女子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