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63(2 / 2)

加入书签

周栋梁笑道:“请”

袁天南看了两眼玻璃柜中的画,脸色丝毫不变,但却迟迟不说话,似乎走神了。

周栋梁暗暗好笑,心说这小子肯定是被难住了,看不出这幅画的来历,他有心要出袁天南的洋相,转头看看四周,发现又有几个行家和媒体记者走过来,就故意的大声说道:“袁先生,这幅画是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以二百六十万捡的漏,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出什么珍贵之处呢哈哈哈”

他的声音很大,在附近参观的人听到以后,果然马上围拢过来,远一点的媒体记者和观众看到这边围观,也立刻被吸引走了过来,估计是有什么好东西被发现了。

众所周知,但凡爱好收藏的人,对于自己的收藏必定认为是最珍贵最真的,而看其他人的藏品时,都是以怀疑的眼光挑毛病,鸡蛋里挑骨头,想尽千方百计把对方的东西说成假货,以此来彰显自己所谓的“独到眼光”。

看这几年很火的电视鉴宝节目,就会发现上述这个现象极为普遍,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在此表露无遗。

周栋梁在其祖父周重天的光环下,已经算是成名人物,众人看到他貌似在考面前的年轻人,再看那个年轻人好像很不好意思,估计是看不懂,于是大家心里开心极了,大多数人将双手抱在胸前,死死的盯着袁天南,观察他脸上每一个微小变化,很有耐心的等着看袁天南出丑。

袁天南被众人看的不好意思,就摸着下巴笑道:“这一幅画很有名,对于一般的书画爱好者都会知道这幅画,这是文同先生的传世名作江南翠竹图,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周栋梁一愣,看着袁天南的眼神惊诧不已,而围观的很多人却茫然四顾,然后又纷纷探头去看那幅画,但却没有看懂。

周栋梁的内心是震惊的,在他看来,袁天南绝对看不出这就是文同先生画的江南翠竹图,但是没想到他一说一个准,心里极为不服气,忍不住问:“袁先生,你能说一下江南翠竹图的特点吗”

袁天南点点头说道:“可以,不过我也不是神人,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周公子多多包涵。”

周栋梁就说:“但说无妨。”

袁天南想了想就说道:“如果大家看过江南翠竹图,就会发现画中竹竿曲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竹竿用笔圆浑自然,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但又有连属之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图中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或聚或散,疏密有致,挥洒自如。”

说到这,袁天南停顿一下,看到众人都在凝神静听,就连周栋梁也听得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于是继续说道:“江南翠竹图在墨色的处理上更富有创造性,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使全图更觉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文同先生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子的深刻理解。”

袁天南滔滔不绝的评说,听得众人惊叹不已,之前的等着看笑话的心情已经被佩服所取代,不再敢对他有轻视之心。

周栋梁虽然很高兴,但是他对袁天南的表现也非常嫉妒,心里很不服气,总想找机会难住他,让他出出洋相,在这种小人心理的驱使下,笑着说道:“不知道袁先生对文同先生这个人了解多少”

袁天南笑了笑,说道:“文同先生乃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文同操韵高洁,不但诗和文章十分出众,更擅长于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其实他从未到过湖州,只是在晚年奉命出知湖州,但人未到任即去世。然而他的墨竹画已名扬天下,学者众多,尤其是元代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技法的宋元画家总共二十五个人的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更向世人昭示其派系的雄厚。

“而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就是文同的亲表弟,又是文同画竹的学生,也多方为他彰扬,于是“文与可”也就成为墨竹画的宗祖。周公子,我说得对不对呢”

周栋梁内心的震撼更加强烈,看来这个年轻人对文同的了解,要比他了解得还要详尽

等周栋梁回过神来,连忙假意称赞道:“呵呵,没想到袁先生对文同如此熟悉,实在令周某大开眼界,受教了,受教了,哈哈”

第336章 338 惹众怒

第336章 338 惹众怒

另外,旁边围观的人也纷纷对袁天南的学识刮目相看,称赞不已。凑上来观看这幅画的人摩肩擦背,一边看一边想着刚才袁天南说的意境,都感觉他说得太对了,这幅画就是具有这样的神韵,不愧是大师的名作。

而袁天南此刻却话锋一转,说道:“其实我刚才说的只是文同锁画江南翠竹图的神韵,只要研究过文同的人都会十分清楚的,这些知识网上都有。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没看到过真迹,看到的只是文字上说的鉴别方法,要是大家有机会看到真迹来对照学习,就会对上述的画中意境有非常深刻的体会。问题是,现在没有机会看到了。”

“嗯”

很多围观的人听出了袁天南话中的含意,就是因为听出来了,也就更加感到不解,他说现在看不到了,那眼前这幅不就是吗

大家同一个心思,想不明白,就都抬头看着袁天南,眼神全是深深的疑问。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戴夏波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于是问道:“袁先生,听你这么说,你应该看到过这幅画吧,为什么说这幅画现在看不到了啊”

袁天南点点头说道:“我也只是见过一次,因为这幅画太过珍贵,为了尽最大限度的保护它,至今都没有公开展览过,我也是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看到过一次而已。”

戴夏波很明显是袁天南叫来和他演戏的,等袁天南说完,这家伙立刻配合袁天南唱起了双簧,问道:“不会吧,你只看到过一次,那这次算不算呢”

袁天南淡淡地笑道:“当然算了”

戴夏波笑道:“这么说袁先生以前也根本没看到过啊,这次看到应该是你第一次看到此画了。”

袁天南却摇摇头说:“先生你错了,我看到真迹的那一次不是这次。”

“什么”

不只是戴夏波大叫,围观者也立刻躁动起来。

戴夏波又问:“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吗”

袁天南看了一眼周栋梁,发现他也很紧张的看着自己,于是说道:“在台北故宫,大家应该知道,全国即将解放的时候,老蒋把最有价值的文物全部搜刮去了台北,像富春山居图、江南翠竹图等等有名的作品当然也在此列,因此,这幅画在这几十年一直藏在台北故宫,从来没有对外展示过。”

戴夏波立刻惊呼道:“不会吧,你只在台北故宫看到过,那这一幅画又作何解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