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82(1 / 2)

加入书签

炸的时候,国军只会埋怨小鬼子的火力太猛,己方的武器不如人,被动地挨打。

说难听一点,国军根本就不知道士兵的重要性,不会开动士兵的脑子去抗战,只在意大局方向与兵力数量。

相反,杨关不一样,每每以奇兵出击获得胜利,善于开动士兵体内潜在的抗战意识,再加以引导策划,战斗力无限上扬。

唯有调动士兵的积极性,组成多兵种混合战法,与小鬼子搅在一起殊死搏杀才是最稳妥的战法。

倘若再链接蔓延到整个战场,一场巨大的歼敌网络在无形之中诞生,持续性的歼灭小鬼子,这才是真正的战术战法。

细节关乎成败,杨关牢牢地把握着士兵的脉搏,继而链接为网络网捕小鬼子,实为以点带面的战法。

而国军向来是以面带点的策略,完全相反的战法。

时下的战局很明朗,与小鬼子搅在一起奋战,看似危机四伏,阵线崩溃随时都会发生。

不过有效地规避了小鬼子的重炮轰炸,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减少很多伤亡。

再合理地运用迫击炮,依次摧毁小鬼子的迫击炮,炮击各个重火力目标。

狙击手自始至终狙杀主要目标,狙杀鬼子军官,打掉轻重机枪,狙杀投掷手雷的鬼子兵。

而轻重火力伺机支援,不必死拼,只需诱敌性的吸引鬼子兵进攻,必要时展开猛烈地反击。

如此三相结合,把士兵们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交替掩护,协同作战,一方遇危多方支援,始终让小鬼子觉得有机可乘,诱敌歼敌。

这是一个持续性的绞肉磨盘,小鬼子来多少就消灭多少,持续抗战。

相反,杨关注重侦查,随时随地掌握着战场上的每一分变化,及时地调整战术与支援,抗战分工,合理搭配,层层歼敌。

如此一来,士兵的压力锐减,仅负责分内的抗战事宜,严格地执行命令即可,在没有包袱的前提下抗战。

这是一种默契的战术,一旦达成共识,形成抗战热潮,士兵们会越打越顺手,无形之中形成为团结就是力量的战法。

李涛悟了,一直以来走不出国军教学的圈子,而这位令人憎恨的旅团参谋复苏了他的一颗战心。

以点带面,士兵才是战争的主导者,指挥官只需头脑清明,合理而缜密地指挥属下抗战即可,此为用兵之道。

时代变了,再也不是凭借蛮力与人数砍杀的时代。

枪炮火药时代,只需把握好每一名士兵的战斗,即使兵力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以狙击手为例,只要配合得当,掩护的火力恰如其分,给出精准的狙杀目标,这名狙击手便是战场上的幽灵,敌人的噩梦。

鬼子军官被狙杀,必定会失去指挥,部队瘫痪片刻在情理之中。

把持轻重机枪的鬼子被狙杀,前方进攻的鬼子兵失去了火力掩护,伤亡一片在所难免。

正在投掷手雷的鬼子兵被狙杀,那枚手雷爆炸必定造成伤亡,乃至影响周边鬼子兵的进攻步伐。

总之环环相扣。

以指挥,观察信息,电报信息,狙击手,迫击炮,轻重火力,掩护人员,弹药供给,预备队与医疗人员紧密结合才是真正的战术。

杨关注重细节,在意配合,推动士兵,以点带面,整局连营齐心合力打赢一场战役。

旅团参谋很愤怒,也不明白这种战术战法,他厉声喝斥:“你一意孤行,等着被军法处置吧”

李涛不以为然,挥手示意两名士兵护送,并大声地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记住,混战更安全,杨上将是战神”

国军军官与士兵始终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种战术战法不适合他们,教官是对的,那龙蛇混杂,一盘散沙的群体难堪重任,悲哀

第109章变化

战神轻奇兵,连营重盘根。

李涛因旅团参谋的思路对比悟透了教官的战术精髓,顿时感慨颇多。

面对旅团参谋的强势命令他直接无视,随即派人护送参谋回归。

对于他来说跟随杨关的先遣队抗战了几个月、时至此刻才搞清楚战神的战术战法,与参谋沟通就是对牛弹琴。

吃力不讨好,旅团参谋一定认为只要战法得当,士兵奋力抗战就可以打赢一场战役,士兵们之间的衔接与配合直接忽略不计。

浴血抗战,士兵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打硬仗,敢拼敢杀,唯独欠缺衔接搭配。

说不好听一点就是蛮干,纵然战术战法很规范,杀敌时士气高昂,总是欠缺一份默契。

归根结底是彼此不信任,各自抱团,在战场上求自保,从表面上看是一个集体团队,内心之中的战心无法融洽。

正当李涛感同身受的时候,潘云凤大声地说道:“你发什么楞,赶紧指挥部队作战,几百人的生死全捏你的手中。”

“呃”李涛惊醒过来,嘿嘿一笑,很难看,但很舒心,随即说道:“有你在,小鬼子就是一盘菜”

潘云凤一愣,面上很受用,内心又感到落寂,若是义兄这样对自己该多好,她微微定神后说道:“贫嘴,别大意,小鬼子对南都志在必得。”

李涛面色一正,微微点头说道:“我知道,我们只要与小鬼子混战到天黑就安全了,对了,各团的情况怎么样”

“义兄的策略是对的,让我们保留电台相互联络,信息互通,各团基本上已经稳住了阵脚,伤亡不是很严重。”

“这就好,根本靠不住,他们各打各的,一盘散沙,我们唯有坚持教官的牵引战术,协同抗战。”

“但愿不要自误再生事端,不然的话南都就危险了。”

“不管了,你把我们这边的情况通报各团,给教官汇报”

“去,一边去,这还用你说啊”

电信无阻隔,各团紧密抗战,互通有无,无论是战术战法还是的威逼情况、毫无保留地沟通取经。

在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各团的疑难与威逼事件不再成为障碍,每每及时地得到了解决,一心抗战。

杨关获悉这些情况倍感欣慰,为先遣队员的成长感到高兴,甚至于有点小得意,心里美滋滋的。

说实在的,他的战术战法仅限于细节,奇兵,配合与整体桥接几个方面,根本就没有书面与正规的章程。

而李涛却做了一个总结,无形之中完善了他的战术构想,并通报各个团队,以及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战神也是人,杨关仅仅抗战了几个月,一切战术战法皆与实战挂钩,想法多,理论也很多,唯独没有归总完善。

这是一大短板,他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也没有精力进行汇总,而李涛把战术思想落到了实处。

紫阳西斜,金芒下硝烟弥漫,笼罩了方圆数十里地。

十八号喜滋滋跑过来,大声地说道:“报告教官,各先遣团构筑的暗堡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小鬼子难越雷池一步。”

杨关双眉一扬,长吁一口气问道:“很好,的情况怎么样他们的伤亡严不严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