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3(1 / 2)
木桶等等。
医疗用品:纱布、棉花、绷带、棉签等等。
还有消毒用的酒精,白醋。
至于盐水,现在制作盐水也不现实,保存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就直接用盐替代了。
盐的话直接到盐厂拿就行了,也不用担心有什么杂质。这个时代制作出来的盐基本上都是粗盐,除了氯化钠外,还有一部分其它的化合物,要得到精盐就要用到复杂的化合方法,以现在的技术是很难达到的。再说了,吃粗盐其实比精盐更健康。粗盐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
部落的盐都是晒制的,将卤水过滤去除不溶性的杂质,然后再放到太阳底下晒制。因为用柴火煮制盐对环境树木的损耗是非常巨大的,这样非常划不来。所以部落一早就淘汰了这个方法,全部采用日晒盐。卤水去除杂质制得细盐,在炎黄时代也不是什么秘密,基本上会制盐的部落都会。都是这样制出来的,谁不会
他们把所有的医疗用品都制作出来后,医疗用品厂也建好了。
于是乎,华夏又忙碌地组建生产线,专业生产这些医疗用品。同时,他还挑选其中1o个最优秀的生产工人成立一个医疗器械与用品的研队伍,专门研这些医疗的用品与器械。
忙碌完医疗用品厂的事情后,华夏便让华建到部落的各处修建残疾人的公共配套设施。
田心和华劳也在这个时候把部落这边的残疾人士统计好了。
华夏现,这些残疾人士当中真的是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啊。
华夏打算在种花城的前面,就是之前建好的小学的后面建立一间残疾人学校,专门解决残疾人的教育和技能培训问题。
教育问题的话,手脚残疾这些跟正常人一起学习就行了。至于他们工作的方面,那就让他们到残疾人培训学校培训一下就行了。
哑人的话,也不用操心,跟正常人一样就行了。当然某些工作不适合他们的,部落也不会让他们去干的,比如找个哑人去电台上替代牛大播讲故事那就操蛋了。
聋人的话,就直接交给“聩”去训练他们学习手语,让仓颉配合“聩”一起研究这种手语,研盲文。聋人的工作还是很好解决的,他们有手有脚,还能认字,很多工作都能够胜任。
至于盲人,这个学习文字的问题就不是现在部落可以解决的,这个得研出盲文来才能解决这个学习文字的问题。盲人能胜任的工作还是很多的,比如让他们学习乐器,让“瞽”传授他们按摩和推拿技术,这样可以开一个盲人按摩店,这肯定很受部落群众的欢迎。
至于又聋又瞎的,要是先天性的话他们还不会说话呢,也就是说他们又聋又瞎又哑。这个就真的太t有难度了,他们已经脱离凡尘了、不再理人世间的事情了。这样的工作安排就只能让他们继续去推磨、碾磨药材了。至于交流学习方面的话,就让“聩”试试去摸着他们的手教他们手语了,这个就得看看他们的造化了。
还有脑残方面,这个应该说是弱智吧这个就得看看他们的弱智程度是多深了。这些人应该只是智商低一点,应该还是可以让他们去干干其它事情的。这样就设几个弱智班让他们读读书,学习一下职业技能,去工作,去为部落作贡献了。
要是有一些重度弱智的,还有攻击倾向的,那就只能将他们人道毁灭了。
一下子解决好这些问题,华夏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不过,华夏却想到了一个问题了,马氏部落上年好像答应了他,今年会带上他去参加燧明国的秋会,现在部落的粮食都收割完了,真还不见他们过来呢难道他们忘记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围屋村子
既然马氏部落的人不来找自己,那就只能将去燧明国参加秋会的事情先放在一边。
燧明国的所在地在就是上古中国的中原地带,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应该就是整个神州大地上最发达的地方。也不知道上古中国最发达的地方究竟有多发达。
这些事情还是要亲自去见识一下才知道,现在想太多也没用,倒不如好好管理一下自己的部落,看看部落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索过后,华夏便开始在花部落的各处跑了一圈,之前规划的工厂、屠宰场、冰窖、水力磨坊等等都在加紧建设当中,现在芦城和盐湖城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现在也是农闲时候,华夏便在南方四城直接抽调几千户人直接参与到新城建设的工作当中,城池建好了,就直接让他们入住就行了。有了大量的粮食做后盾,这些事情也很好解决的。
不过,倒是苦了有禾部落。当然,有禾部落的死活,华夏是完全不关心的,管他们是饿死还是冻死呢,自己部落过得好就行了,反正他们现在也打不过自己。
至于,村子的建设问题。华夏在白圭长老的口中得知,句木部落,也就是有巢氏他们,他们有很多种屋子,其中有一种就是将屋子建成一个圈,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里面的村民。
思前想后,华夏便敲定好了新建村子的建设模式。就是把村子建设成围屋,这样整个村子就能像城壁一样坚固了。围屋,又叫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d”、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用围屋建成的村子,就像是一个城堡一样。
华夏相信,在这个时代,其它部落想要攻破围屋村子,是非常艰难的。这样,就算是被敌人围住了,这也能大大地拖延时间,等待部落的军队前来救援。
据说,客家围屋建好了能用几百年,还能抗地震。
当然,以现在部落的建筑技术是不可能达到这般高水平的。但是,部落的好围屋村子建成后,防止一下敌人和野兽入侵也是可以的。这非常符合现在部落的基本国情。
但是,围屋的形状也分方的和圆的两种。
华夏想了想,现在建圆形的围屋,这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会比较高,所以华夏便把围屋定为方的。一座长方形的围屋。围屋有三层高,采用土木架构,外墙砌得厚一点,一共一百五十户人。这样,围屋的正中间是水井,围屋的底层是让居民存放农具或者存放牲畜之类的地方。第二层和第三层就是住人的地方。
第三层的外墙还设计有s击窗口。这样,还能在里面进行s箭,攻击来犯的敌人。
遇到敌人来犯的时候,就把大门关上,再在村子里组织人员在窗口里进行s击防守,保卫村子的安全。
在这个围屋村子里面还会选一名村长和一名村保长。村长负责管理村子,村保长负责村子的安全和训练村子里的城人进行战斗。村子里还有一个公告栏和电台。电台的工作人员也直接从村子里选出来。
至于教育的问题,那就让他们到附近的城池就读就行了。或者有的村子实在是太远的,就在几个村子里的中间建立小学和幼儿园,中学就直接到城池去就读。
一个城池管理附近的多条村子。每个城池的领地里还有军队驻守呢。哪条村子遇袭了,就直接派兵过去支援。虽然,部落是有边防官兵在边境巡查的,但是,这也要预防一下一些突发事件的。
在冷兵器时代,不建城墙、不做好防御措施是非常不现实的。要是被别人的骑兵突袭过来掠夺村子杀害百姓,这个就太tc蛋了。
现在部落就有一条牛家村,这条村子原来是有牛部落的旧址,牛家村是一条有150户,共800人的村子。这条村子也是部落的制硝地方。村子的下游远处有一个靠近河边的火药制作厂。不过,那是一个小作坊。
村子的北面远处的一个山头是部落的火器试s靶场。现在牛家村的牛棚里的硝芒也采集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部落的火药也被封存起来,不再用于火器的试s。没了硝石矿,部落就只能继续沿用在粪坑边刮硝的土方法了。这个得找到硝石矿才能彻底解决火器的问题。
牛家村的西北面不远处还有一个山头,这座山上面有一个大冰窖,这就是华夏之前找到的大山d。山上还有竹子。这座山是部落的冰窖和养殖竹鼠的地方。
所以,华夏便把部落的第一条围屋村子建在这座山的下面。这样养殖竹鼠和打理冰窖的人员也都可以住进围屋里面,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