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37(1 / 2)

加入书签

了一片阴凉地,站了一会马苏走了过来,冯喆递给马苏一瓶饮用水,马苏接过说了声谢谢,倒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客气,冯喆说我这是尽地主之谊,你这样,我反而觉得很不真实。

“我是那样吗”马苏喝着水问:“你知道你身后这一片树是什么树”

“不清楚。”

“这叫构树,也叫楮树。”

“哦,这东西长不高。没想到你对植物也有研究。”

“这里的地质不适宜长高大的植物。我刚才听有路过的人给它叫猪树。”

“又是构狗又是猪。”

“人云亦云,不过也可能是口误,因为是方言,我听不准确。你觉得你们武陵这个巡抚衙门是在这里还是哪里”

“我不清楚。”

马苏看着冯喆,冯喆看着远处专家们的身影说:“那得听你们的,我一向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尤其是这件事。尊重科学,马研究员是专家,我听马研究员的。”

马苏却没有再说这个:“刚才那个谜语故事,你觉得怎么样”

“杜审言和杜甫挺长见识的。”

“你见识缺乏”

“我认为自己的基础学科和历史以及一些专业知识上是有所欠缺的,起码比你们要不足的多,这一段接触下来,越发觉得自己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你可以去进修。”

“我也想”

“但你走不开,因为你要为武陵人民服务。”

“只要需要我,我就继续干。”

“服务到什么时候市长,书记,或者更长远一点”

冯喆看着马苏问:“我要是拜师,有人收没有”

“你想两不耽误我不收徒弟。”

“为什么”

“我功底太浅,资历太浅。”

“拜师这件事,老师挑学生,学生也挑老师的。”

“有些话听听笑笑就好,当真就乱了套了。会让某些人失望的话,有人听了会受伤,有人听了会难过。”

冯喆说:“当真是莫测高深,我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马苏哦了一声:“那我说点你能听懂的,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死于七零八年,杜甫生于七一二年。”

“哦,听懂了,杜审言给杜甫讲谜语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可能杜审言在给杜甫托梦。”

“我看大家都很高兴。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就是个故事嘛。”

“专家将谜语故事说的像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就这样流传,被记载,就成真的历史了。”

冯喆点头说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你说的我明白了,你说的话我都记着,等有一天将它们记载下来,成为历史。”冯喆顿了顿说:“是真实的历史。”

“我说的你都能记得住”

“尽量,找重点。”

马苏又换了话题:“构树的汁液对治疗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对治疗瘙痒和慢性荨麻疹也有疗效。”

说完了这句,马苏就离开走向一边。

冯喆心想我是嘴痒,又不是皮痒。

这里看完后大家又去了一中教师住宅楼那一片区域,这里有个黄土岗,植被也多了些,但是天气越热了,论证的重点又不是这里,大家兴趣索然,就打道回府。

下午专家学者们研究资料进行论证,冯喆没有参加,到了晚上陪大家吃了饭,坐在一起开了研讨会。

果然专家就是专家,一个个说起话来都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将点带成片将片说成面,乃至与延伸到无限极,不过总结起来就是整体倾向于武陵政府选中的那个区域。

当然抱有不同意见的也有,为数不多。

马苏却一直没有发言。

第二天,大家没有出去,就西城门那片地方也没什么可看的,于是整整开会又研讨了一天,基本上已经形成定论了:赞同武陵的意见。

晚上赵观海亲自主持了宴会宴请省里来的专家,期间谈笑晏晏,欢声笑语,不亦乐乎,一片祥和气象。

这个聚会有主要领导在,已经属于非常重视了,冯喆就没必要参加,所以就没有参加。

宴会结束,工作人员依次到了专家学者所下榻的房间奉上此次武陵之行的专家费。到马苏房间的是一个女孩子,脸上还有青春痘,看来刚参加工作不久,将红包双手递给马苏,马苏问里面是多少钱。

这女子给其他专家也送了专家费,但像马苏这样当面问询的却还没有,就说是五千。

“五千”

见到马苏似乎有些疑惑,女工作人员说领导专门交待了,这次论证活动对武陵意义重大,天又热,专家们远道而来非常的辛苦,所以专家咨询费要高于往常。

马苏说了谢谢,领款签字。等了一会,她给用手机亓思齐打了电话,说你听着别吭声,亓思齐问你搞什么,马苏却不回答,然后用房间的座机又给冯喆打了电话,问:“专家费给了五千”

冯喆见是本地号,又不认识,本来没打算接,没想到接通了里面传出了马苏的声音,就回答说主要领导说了,无论这回到武陵来的正高职还是副高职,全都一个标准。

马苏说:“比其他地方标准要多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