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1(2 / 2)

加入书签

杨泰想想点头同意,张三也没有从杨泰眼睛中看出什么,只好自己担心着,张三回自己屋里依旧在想,最后还是觉得杨泰应该不是那样的人,就算是,自己强留也伤了感情,还不如由他去。

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张三收拾一下,走到前院,看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去到厨房吃了点饭就听见刘赟在那嘿哈的训练着,边上杨泰正点头微笑。

张三走过去,杨泰见张三来了高兴的说道:“三哥,刘赟这孩子天赋不错,现在依然突破屏障,晋升二流之列了。”

张三一听立刻高兴起来,杨泰接着说道:“刘赟以前练的是八卦棍,已经有几分火候,这八卦棍本来就是由杨家枪创造,所以刘赟学起杨家枪格外的快。”

张三看着刘赟把一根棍子舞的虎虎生风,羡慕不已。同时也替他高兴。没想到这小家伙还是个练武的材料啊。

张三正在观看,那边李四领着那些招募的销售人员已经回来了,张三把他们带进一间屋子,开始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销售课,无非是销售的作用,销售的目的,销售的方法之类。

听得这些人是热血沸腾,接着张三开始按照不同的片区给他们分配任务,并且讲明,连续两个月销量前三才会承担更大的销售区域。

张三的这种销售方法虽然他们没有听过,但是也不是无迹可寻,他们就像是从正店买酒回来自己销售的脚店。只是不同的是这个地方只有他们自己能卖。里面的利润谁都看得清楚。

张三先每人赊销了二十斤给他们,并且规定下次再来就需要拿钱来买了,都分配好之后,张三告诉他们,不要透露自己的进货渠道,否则一旦查到将失去销售资格,而且知道的人越多,那么抢他们生意的越多。

第八十四章 扩张

大家分到自己的那份之后,都小跑着离开了。张三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陷入沉思,李四奇怪的上前问道:“三哥,你这二三百斤可是三四百贯钱,你不怕他们跑了么”

张三眯着眼笑道:“怕什么,跑了吃亏的不是我,而是他们自己。”

李四有些理解的点点头,这些人走后,张三又一次陷入无聊之中,那边的铁匠炉已经在建,其他工程想要开工只是手头的资金已经不宽裕了。

看刘赟和张元霸在那边练武,张三忍不住也凑过去,开始打起太极拳来。张三只觉得自己每次打都有收获,只是现在舍不得那点人品值不敢浪费,城外的难民已经很少了。在没有稳定的人品值来源之前,张三是不敢挥霍的。

事情比张三想象的还要顺利,没过正午,离张三进的几个三个区域的人已经回来购买第二批了。张三欣喜异常的让李四立刻开始找人继续在在院子的东西两侧加盖院墙,里面则开始搭建大棚准备扩大规模。

到了下午,所有的人至少都回来了一趟,张三知道自己的这一步算是成功了。有了钱张三的步子就敢迈的更大了,首先码头那边立刻开始准备建棚子准备放煤球。想想为了方便下一步的扩张,张三把猴子调出来,让吴德才自己负责制造十六香。

猴子则去汴河的上游,寻找一个地方,最好能买下来,张三打算在那里一起生产煤球,这样依靠着五丈河和汴河能更快速的完成东京全城的送货。

这摊子一铺开,张三顿时感觉人手上有些不够用了,只是现在放心的人还是太少,自己以前那帮兄弟里又没有什么人才,张三脑子里思考着,最后只好从义兴和记那边抽调的人中启用了两个年轻小伙,只是两人对东京城都不熟悉。

张三只好让他们两个在这宅子边上帮忙指挥,这样总算把李四空闲下来。有了李四居中调停,张三这边才不至于这么忙乱。

第二日烤了一夜的炼铁炉总算能用了,张三就开始带着铁匠制作模具,已现在没有机床的状态,张三只有使用铁浇筑成型,虽然可能不如钢的耐用,但是也是足够了。

张三在一旁指导着怎么制作,其实这东西也没什么难度,大家听了一阵,也明白了张三的意思,制作模具先是要用木头做出东西的样子,制作好之后,张三就不在管剩下的步骤了,反正只要能用就好,又没有什么竞争,所以张三也没有研究改进工艺的兴趣。

回到院子里,吴德才报告说,这边订货太多,现在产量有点跟不上,张三听罢立刻让李四在去买几头驴,抽调几个人,进行三班倒的生产。

估计两边的院墙还有棚子估计要三五天才能建好,所以现在只能这么凑合着来了。

张三计算着有了这个十六香,加上煤球还有造纸和印刷,自己一段时间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想到这些张三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出去看看,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根基还不稳,只有老老实实的待着了、

其实调料这种东西做炒菜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现在调料的不普及主要是应为油料的缺乏,现在动物油还占据着市场的主导,植物油中现在只有大豆还算高产,但是应为生产工艺的落后出油比例不高。

而且大豆的出油率好像本来就不高,但是豆饼还可以用作喂牲口,甚至人吃都行,出油最多的是芝麻,菜籽,花生等等。现在芝麻是有了,菜籽也有,花生还没有传播过来,但是张三手里还有向日葵这种东西出油能达到百分之二三十。

现在的榨油大多是小作坊生产的那种木榨,张三虽然见过那种机械生产的,但是现在张三也没有能力研究那种复杂的东西。

张三想着聊胜于无,本着早下手培训工人也好的理念,张三决定准备成立榨油作坊,现在正是炒菜推广的时候,油料市场还是有利可图的。

机械这个东西,只要规模化,稍加改进肯定比现在使用的要好一些,张三计划着这些事情,想找人安排确发现大家都在忙着,所以只有等忙过这一段时间在说了。

其实做生意这种事情,第一是技术比人家先进,第二是消息比人家多,第三是效率比人家高,所以张三一直没有觉得有了技术就万事大吉,而是希望在渠道建设上也要变得高效。

要知道技术这种东西终有一天会泄露,而且古人包括现在很多的企业并不是靠技术创新才发展起来,管理创新,物流创新一样是可以挣到钱的。

所以张三对于这一批十六香销售者是寄予厚望的,将来张三也是希望通过他们建立初步的销售网络,下一步也许生产油和煤球这种不适合长途运输的生意就会交给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