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4(2 / 2)

加入书签

周封站起抱歉道:“东家有礼了,我们的哥哥是北城义兴和记的东家张易张三郎,想跟醉仙楼谈一笔生意。”

张三也站起来抱拳道:“东家请过来坐,我听闻东家有意转让醉仙楼,我很有兴趣不知要价几何有什么要求。”

东家上下扫视了张三一下,发现张三等人虽然衣着平凡,但是个个气宇轩昂,不似一般人,也不敢怠慢,说道:“客人有礼了,快里面请。我们到里屋细说,如何”

张三点头众人往院子里走去,穿过几道回廊,来到后院,那掌柜突然想起问道:“义兴和记的张三郎莫不是人称仁义无双张三郎那个张三郎”

周封骄傲的说道:“说的正是我家哥哥。”

东家抱拳说道:“失敬失敬,久仰久仰。”

众人做好,那个东家说道:“鄙人姓何族中排行老九,三郎唤我何九即可,三郎是真的想买这醉仙楼”

张三点头说道:“正是,义兴和记毕竟太小,所以想搞一个大一点的生意经营,听闻何东家有意出让醉仙楼那么我就前来问问。”

何九叹气说道:“三郎也是京城老人,我也没什么可以瞒你,自从这对面太白楼来了一个叫王焕的我这生意每况愈下,他们又用小人挑唆诋毁,又挖走了我的厨子和酿酒师傅,真是欺人太甚”

何九缓了口气说道:“我这身体也是越来越差,儿子又一心科举无意接手经营,我本来也不是京城之人,所以有意出让酒店回乡颐养天年。”

何九看了看房子等物说道:“要是别人七八万贯我也不舍得卖,但是我敬重三郎为人,愿意四万五千贯转让给你,希望你好好经营超过那太白楼,好替我出一口恶气”

张三听着,这家伙说的好听,价格也只是从五万贯降价到四万五千贯,不过这前院门楼加上这后边这么大的院子,又是繁华路段,要一个五万贯也真不多。

张三点头说道:“我在北城也听说了,刚刚我也去太白楼转了一圈,他们那边确实有正宗卤八珍和正宗醉仙酿出售,这同一条街上,就如同一山二虎,确实憋屈啊。”

张三也看了看房子说道:“何东家既然有意回乡,不如给张某留个人情,以后再来京城来重游故地,张某也好扫榻相迎,让我五千贯,结个善缘如何”

何老九苦笑着说道:“三郎仁义之名京城人尽皆知,我也是对三郎敬仰万分,要是这醉仙楼只是我一人产业,送给三郎我也不心疼,但是这毕竟是族产,卖的贱了恐怕回乡难有容身之地啊。还请三郎垂怜,既然三郎开口,也不能薄了您的脸面,我在奖三千贯,四万两千贯成交,如何”

张三暗骂一声老狐狸,你有这心思怎么不去好好经营酒店,都用到我身上,把我抬得这么高,怎么好意思在跟你讲价钱,张三只好说道:“既然如此大的生意,何东家明天可要找个中人我明天请开封府的孙定孙佛儿过来做个见证如何”

何老九笑着说道:“正好族书带着族中子侄在太学读书,我请他们来做个见证就好。”

两人商定之后,张三起身告辞,约定明天定好契约,张三就去开封府找孙定去了。到了开封府,已经是中午时分,孙定叫来几个相熟的押司孔目,一起又奔酒楼杀去。

大家酒足饭饱,张三跟孙定说了自己明日请他做见证的事情,孙定惊讶的问道:“醉仙楼正店那可是西直门大街响当当恶招牌,怕得好几万贯吧,三郎真是越发的赊着了。”

张三笑着说道:“孙大哥有所不知,几月不见你弟弟我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孙大哥可用过兴和堂调料听过煤球炉,那都是小弟的生意。”

第一百九十七章 英雄楼

孙定惊讶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京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张三的生意,那张三一个月能挣多少两人约定好之后,张三辞别孙定就往东城赶去。

钱财的事情张三不担心,张三已经仔细看过,银子都是没有记号的普通银锭,只需要重新换个箱子就好,就怕明天之后自己有钱的名声传出去,惹人惦记,所以张三不会全部准备银子,这样至少显得自己是倾尽家财不是。

下午的时间张三正好去给那些女孩买一点首饰,正好有时间,来到东城,这边妓院、青楼、正店、瓦子勾栏、一家接着一家,果然是繁华地段。

这边比起西城来,更多的是富户,所以金银首饰、胭脂水粉、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等等店铺多集中在这边,张三等人也不懂这些,就随便找了一下大点的店铺进去。

要说这首饰等东西,古代的工艺并不比现代差,反而比起现代的机器加工古代人纯手工大造的更加仔细点。金银首饰这种东西,也就是金银加工的,价格上就是金银价值加点手续费。

张三也不懂这些,看到好看的顺眼的就挑出来,金的银的选了几十样,最后一结账竟然要了两百多两银子,张三也不心疼首饰店很少碰到这样的大客户,全都打包好了送了两个布包,张三让杨泰和甘兴泰分别背在身上。

这样一背,京城中能抢走的人屈指可数啊,几个大男人也没有逛街的喜好,见没有事情了就往家杀去。

晚上吃完饭,张三把双儿叫到屋里,拿出今天买的饰品说道:“来,看看今天三哥给你们买的首饰,你先挑,剩下的给她们分了吧。”

双儿惊讶的问道:“这么多这些都是啊。”

双儿随便打开一个都是银的,金的,一时看着满满的两大包,问道:“这得多少钱啊”

张三说道:“不贵,才一百来贯,你们这么辛苦,过年了,权当给她们提前发年货了。”

双儿眼珠子转转就要拎着布包往外走,结果两个一起拿竟然拿不动,张三帮着她拿到一菲那边的屋子里,然后双儿就把张三赶了出来。

接着张三在书房里就能听到双儿那边的喧闹声,张三摇摇头,吹灯睡觉了事。

第二天,张三早起套好马车,把杨大嫂准备好的价值四万两千贯的银子和铜钱都装上去。结果发现,马拉不动了。张三只好换大车,套了两匹马,这样才稳妥一点。

张三把院子里的高手都叫上,杨泰、甘兴泰、张元霸加上他自己四个人压着马车往醉仙楼赶去。其他人还要看家呢,家里的钱可比这多多了。要是高手都走了让人家把老窝端了,那真是悲剧了。

几人到了醉仙楼,何九早早的等着,一看这么大的车子,就知道装的是钱,立刻招呼着拉到后院,不一会孙定也赶了过来,见人到齐,大家也不废话。

何九先拿出房契给张三还有孙定验验,然后把这些下人的契约一并转交给孙定,然后张三示意他们眼看银两铜钱。看着满满一车的钱,他们也去拿了大秤,开始一点点的眼看称重。

一直忙活了三四个小时,银子和铜钱才算点清,张三不由的感叹电视上果然都是骗人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的生意几句话搞定,自己这只是四万贯就花了四个小时,这帮家伙是看了又看,点了又点,称了又称。

张三都有些怀疑,这些家伙到底有多不相信自己啊,其实这在古代也是常事啊,毕竟又没有验钞机,也没有大额纸笔,大家坑定是小心对待,一两银子就是两千文钱啊,这足够一家人一个月的开支了。

大家都清点确认无误,何九开始写下契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