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92(2 / 2)

加入书签

武松刚亲手杀了几个倭人,活动开筋骨,却见平忠盛不要命的直奔自己而来。

武松轻笑一声:“来得好”却挺起来朴刀,直冲冲的朝着平忠盛而去。

两人都是一般的憋了一肚子的气,但是无奈的是个人本领相差太多。平忠盛还没过两个回合,就被武松一刀将头颅砍了下来。

两边的平氏家臣大惊失色,自己的主子就这么被杀了有点太轻描淡写了吧

却急忙拿起手中的武器,搏命似得朝着武松杀去。

俗话说得好一夫用命,三军惧之,更何况数十人都是武艺非凡之辈。武松面对这些人本来也能打得过,但是这帮鸟人处处都是以命搏命的招式,却让这位伏虎的好汉一时间有些难以抵挡。

而且武松为了击杀这平忠盛,却有些孤军深入,就连自己的亲兵也短时间赶不过来。

正当武松难以抵抗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来马蹄声,武松心顿时一沉。梁山的虽然有马军出征,但是经过长途跋涉,战力实在是有些难堪大用,若是这帮倭人的骑兵,恐怕自己不付出点代价走不出去了。

正当武松脑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却见两员虎将各持一杆大刀从自己的身后掠去,正迎上了这帮武人。

武松一刀劈开敌人,对着两人笑道:“两位将军,多谢啦”

关胜转过头来,对着武松笑了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言罢入虎入狼群般的厮杀起来,这倭国数万大军,竟无一个是关胜等人的对手,着实可悲。

与关胜并排的另一员大将却看都不看武松,泄愤般的一刀狠似一刀,劈柴般的朝着倭人的头颅上砍去。

武松见到了此人,不由得一怔,道:“这人怎么来了”

这是邹润却跟了上来,回答似得道:“这闻达不是死活不肯归顺山寨么怎么尽然肯为山寨出力,真是奇也怪哉。”

更奇怪的在后头,不少倭人被大炮给镇住了,却又见到这般雄伟的大将,一时间跪地投降的不在少数。

平正盛脸色愈发的惨败,这帮人怎么这么多猛将,而且各个都不下于北地武士,偏偏配合这么默契,真不知道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战场上瞬息万变,此时梁山士卒已经凭借着优良的武器装备,过人的战术素养站住了脚,后面大船上的士卒源源不断的朝着岸上输送。一个一个的猛将投身战场,愈发的令这个倭国的宿将心头发寒。

“将军,不好了忠盛君已经被这帮贼寇给杀了”

随着一声呼喊,平正盛终于得了机会,口中吐出一口鲜血,昏死了过去。

第一百五十八章:征倭九

平正盛心里清楚得很,这种战况一旦下令撤退,定会遭到敌人的围攻,到时候的损失恐怕恐怕更胜于其他。这般责任,自己本小利薄有些难以承担。

也不知真晕假晕,反正平正盛晕了过去。身为朝廷派来,作为平正盛副将的藤原忠通无可奈何接过来了指挥权。

藤原忠通是现任摄政关白藤原师通的长子,却与其父亲不和,反而受到白河的青睐。

摄政关白相当于中原的丞相,是朝廷的最高官员。

藤原忠通今年才二十一岁,见了梁山士卒这般景象也不禁胆寒,听到了平正盛昏迷的消息,更是忍耐不住,对着诸大将道:“事不可为,依我之见不妨先撤回丹后国,等待国内的援兵。”

这就是政客的标准毛病,说话有时候极为不负责,只为了当前的利益。

可惜的是,此时藤原忠通却是身为一军主将,众大将急忙领命,各司其职,整顿士兵朝着丹后而去。

船上的宋清等人大喜过完,吴用收回了岸上的目光,道:“此役已定”

宋清也没有想到竟然如此的顺利,对着众人道:“我还以为我们耽误了些时日,这倭人有所准备,登岸会有些难度。想不到竟然如此顺利。”

再看岸上的情况,紧随关胜部的是栾廷玉部和高宠部,栾廷玉部多是山寨的老兵,不少身经百战之辈。而高宠部却经过最近的整顿,上下也憋着一口气。人家打完仗回来,又是封金、又是赏银的,凭什么我们第八军就被撤主将

除了部分因为晕船待在船上休息的将士,每军都差不多还有一千多士卒。上下有些出入,但是大差不差。

关胜部人最少,只有七八百人,但是丝毫挡不住这帮骑兵的兴奋劲。谁不知道山寨屡次打仗都是步兵露脸,骑兵反而像是待在山上享清福的。但凡是有血性的汉子,谁愿意被别人这么说

就这样,整个梁山军在参军们的调动下,都怀着一种耻为人后的精气神朝着倭人杀去。

气势这个东西,历来是你长一分,我少一分,敌长我消之下,整个倭人的阵营中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反抗,大家都忙着逃跑去了。

纵使有小规模的反抗,也不易于螳臂当车,再难抵挡梁山的军威。

众人下了船,见了地形后,吴用面色颇为难看的道:“若是我们没有火炮这般利器,再加上倭人战斗意志不强,恐怕今日的战争谁胜谁负还未尝可知。”

朱武也是深有同感,呼延庆选的登岸地方太小了

此地若是三五千士卒登岸还行,还能展开阵势,但是梁山这是接近两万士兵啊这般狭小的地方根本施展不开若非倭人的前阵袭击了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