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1 / 2)
们都不好太帮着何向东了,就连侯三爷都是如此,毕竟人言可畏啊。
高秉生的格局太大了,也玩的太大了。
这真是个奇人啊。
相声大赛比试结束之后,何向东马上就带着他的团队去南京准备商演了,何向东是个聪明人,他太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了。
赌约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冲则生,退则死。他的压力也很大啊。
他现在可不是孤家寡人了,他家大业大的,向文社上下上百口人都指着他呢。
他若是败了,败的不仅仅是向文社,败的也不仅仅是民间相声,败的还有他的理想,败的还有他坚持多年的信念,败的还是他师父方文岐几十年的坚持。
他输不起,他必须赢。
高秉生挖了一个大坑,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大坑,可所有人都不得不往里面跳。
一路飞机,飞向南京。
商演的准备工作早就已经办好了,演员过去只要准备演出就好了,南京站的门票也都已经卖完了,一切就绪,只待演出了。
到了南京之后,向文社一行人在演出方的安排下住进了酒店,当天晚上何向东出门置办了点礼物,再配上从北京带的特产,这样就差不多了。
他明天要去拜访两个人。
南京城里有他的两个熟人,一个相声前辈张永爷,还有一个是当年在西安茶馆里面比试过单口相声名家傅盛。
第八百三十一章 拜访
以前在江湖行当里面是有拜相的说法的,从前卖艺的艺人都是走南闯北的,是跑江湖的。
当然也有很多艺人就是扎根在某一地儿演出,他就不走了,在这里成家立业,开科收徒,传承香火。
跑江湖的艺人到了一个地方演出的时候,按照江湖规矩,他是需要去拜会当地同行的,这叫拜相。
大概的意思就是“诸位同行行个方便,小弟要来贵宝地演出了”。
在当地的同行也不一定非得是本地人,只要是来的比跑江湖的那位兄弟早就行,就可以接受拜相,这叫行客拜坐客。
这是跑江湖的艺人的规矩。
当地的艺人也同样有规矩,一般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拒绝人家来演出的,不止不会拒绝,他们还得告诉跑江湖的艺人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习惯,好让跑江湖的艺人能多赚点钱。
如果实在不方便,或者不想让跑江湖的艺人过来卖艺,当地艺人还得凑出盘缠钱来,把人家给送走。
这就是规矩。
当然也有那种不讲规矩的,跑江湖的艺人直接大大咧咧就来了,找一地儿就卖艺了。
当地艺人脾气好一点的,不跟他一般见识的也就算了;真有那脾气不好的,就会直接上去捣乱了。
这都是老年间的江湖的规矩了,到现在就差不多没有了,毕竟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江湖了。
当然了,这种规矩也不是说就绝对没有了,在现代社会其实也发生了一些变种。
比如何向东要做商演,主办方是北京的环天传媒,但是他们每到一地演出,都会找当地的商演方进行协作,毕竟当地商演方更熟悉当地情况,包场地,包酒店,跑审批都会方便很多。
这也就类似于江湖规矩的行客拜坐客了。
老年间的江湖规矩还有很多,比如演出义务戏。艺人们都是有门有户的,都有传承,这种师承关系就跟普通人家里的亲戚关系是一样的。
比如有艺人跑到一地儿去演出,钱包被人偷了,兜里一分钱都没有,在外面露宿一宿,结果还被淋雨感冒了,生了大病。
在这种陌生地方举目无亲的,他能找谁帮忙去啊这时候同门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他可以找到当地的同行了,报上自己的师承门户,如果正好有同一师门的人存在,这就好办了,这就是见着亲人了啊。
师门的人就会帮助你,管你吃,管你住,给你治病,还会义务演出几场,把挣来的钱给你,好让你能有盘缠离开,这叫义务戏。
所以别老认为传统师承关系就是老封建,就是落后文化,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这里面的人情味浓着呢。
何向东走南闯北也多年了,早年间跟着师父就跑遍全国了。在那些年里,他们不只是演出,更多的是和其他艺人的交流,还有就是搜集和整理传统相声。
何向东相声技艺最快增长的时候,就是在这些年里面。在这些年里,何向东和方文岐也的确拜访了无数老艺人了,有开心的经历,也有不开心的,不过反正都过去了。
现在何向东出来跑商演,如果知道当地有关系还不错的艺人,他是一定会去拜访的。
如果没有就算了,他也不想再去搞拜相那一套了,现在江湖规矩都没有了,他再去拜相,人家给他二百块钱,让他走人,那他走是不走啊
所以就算了。
当年在天津的商演的时候,他还搞过拜相,天津毕竟是曲艺之乡,相声窝子,不搞拜相说不过去。可惜啊,也还是有太多人不给面子,不过也有所得,现在向文社里的蔡生意和苏生德两兄弟不就是那个时候弄来的么。
在南京站,何向东真正有交情的也就是两位艺人,一个是相声前辈张永爷,还有就是他的好朋友,傅盛。
何向东和张永爷的交情得追溯到97年了,那是在天津录制传统相声段子集锦的时候了,那时候的何向东还是一文不值,向文社也还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但是张永爷很赏识何向东,还给他提了很多宝贵意见,还传了他一段失传的单口相声张双喜捉妖。
两人的交情是从这儿起的。
后来在牡丹奖比赛上,何向东还跟张永爷的徒弟们比了一场,人家真不愧是名家子弟啊,就连何向东这种高手都得是临场改了段子才险胜了人家。
至于何向东和傅盛是在西安茶馆里认识的,那是王弥苇老爷子选传人,让何向东跟傅盛比一场。
傅盛说的是九头案,何向东说的是张双喜捉妖。
何向东卯足了力气才堪堪和他打成平手,也是在这次比试后,何向东认识了王弥苇,也接受了净街王的传承。
后来也是在牡丹奖的评选上,何向东和傅盛再度对上了,这时候的何向东的功夫已经不是傅盛能比的了,何向东可谓是大胜一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