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5(2 / 2)
此后,刘晔与丁靖便再无言语,二人因为刚才的言行举止,不知不觉竟然生出大大的隔阂感。
丁靖的狂言妄论,已经给自己在刘晔的心中,留下了乱臣贼子的标记。
而身为汉室宗亲的刘晔,自然将丁靖视作豺狼虎豹一般,只想尽量与之远离。
不久,五艘大船终于抵达淮水南岸,丁靖也不迟疑,等船夫架好着陆踏板之后,便立即让郝昭带人上岸。
临走之际,丁靖缓缓走到刘晔的面前,看了看滔滔的淮水,突然正色言道:“刘兄弟,恕丁某直言,与其继续匡弼一个扶不起的汉室,不如转心于他处,去寻一个重立江山社稷的道路”
听着丁靖的言语,刘晔先是面露疑惑,继而化作震惊,双目凝视着丁靖,不禁问道:“将军,这是何意”
丁靖微微一笑,道:“你自己心中明白,不用我过多解释吧”
听着丁靖的言语,刘晔立即顿首不言,不敢回答丁靖的问题。
丁靖的话,以他刘晔的才智,自然能够洞悉明白,就是劝他刘晔不要再想着什么匡扶汉室,而是将希望投靠到其他明主豪杰身上,辅助其他的诸侯去争霸天下,这才是最明智的道路。
然而,刘晔心中依旧不甘,他对汉室的心态,并未因丁靖的三言两语而瞬间改变,仍旧处在天人交战的混乱之中。
丁靖知道像刘晔这样的汉室宗亲,没那么容易打破他们的心中底线,想要招揽刘晔,必须还要从长计议。
此刻,丁靖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花费在招揽刘晔的身上,见刘晔默然不答的样子,他也颇有些无奈,只能向刘晔微微一礼,便黯然拨马向南岸而去。
望着丁靖一行人远去的背影,刘晔的脸上也是阴晴不定,心中似在做着某种交战。
说实话,在船上的时候,丁靖说出的话语,其实已经将刘晔的理念底线给重创了。
汉室真的还有重振的希望么
对于这个问题,刘晔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大大的问好。
曾经,他一直以为汉室之所以衰微,是因为有乱臣贼子作乱导致。
但是今天他才发现,汉室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根本怪不了别人,最直接的始作俑者,还是他们汉室皇族自己的无能与失德。
“刘家的江山,也该易主了”,这句话或许并不是狂言与说笑,而是某种天下大势,非人力可阻挡。
下了刘晔的大船之后,丁靖一行算是终于抵达了庐江郡境内。
这庐江郡位于淮水以南,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方之郡。
而丁靖一行人在庐江郡中奔行,可谓是真正体验到了南方对于骑兵的恶意。
骑兵之所以在战斗中致胜无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骑兵拥有着其他兵种绝不具备的机动性。
除非是骑兵对阵骑兵,否则在旷野之外,骑兵对战任何别的兵种,通常情况下,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性。
掌控主动权的一方,就相当于让胜利的天平,向自己这一方倾斜了许多一般,拥有着无可披靡的制胜先机。
然而骑兵的制胜性,大多体现在北方之地。
因为,北方多是平原,土地起伏性不大,所以骑兵的战马奔驰起来之时,对速度和体力的策动性更稳定,可以做到持续有效的机动奔跑。
然而南方却不同了,即便是初入南地的庐江郡,便出现了无数座各种各样的山丘土陵。
这些丘陵的起伏高度虽然不大,最高的山丘也才一两百米,最低的起伏就数米。
然而,这些丘陵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几乎遍地都是,根本不见尽头。
丁靖一行人在疯狂的赶路之中,却反而行进速度骤减,因为他们胯下的战马,根本吃不消这种赶路方式。
在这庐江郡的境内行走,战马一会儿上爬,一会儿下闯,上上下下,持续不断,马力损耗极为严重,以至于战马到最后,根本难以奔跑起来了。
这下子丁靖也有些傻了眼,他一直以为骑兵之所以不适合在南方作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南方水系众多,以至于战马做不到奔袭流转的机动优势。
然而到了今天他才明白,阻碍骑军在南方纵横的,可不仅仅是南方密布的江河水流,还有这连绵不绝、无一丝平坦的丘陵地貌。
北方一望无垠,战马可以匀速奔驰,自然跑得飞快,一路无阻。
南方此起彼伏,战马跑起来上攀下行,一直在进行着变速奔驰的状态,以至于马匹的体力消耗极快,难以做到持续有效的奔跑。
就好似现在丁靖这一百多骑,在这庐江郡疾驰不到半个时辰,这一匹匹战马就已经粗喘不止,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口吐白沫了。
本章完
第357章 袁晖与黄夲
眼见着战马已经吃不消了,丁靖一行人也不敢太过分,立即停止一切赶路动作,所有人下马驻营修整,以给战马喘息恢复的时间。
搭营之时,丁靖又将郝昭叫到身旁,问道:“郝昭,现在我们到哪里了”
郝昭连忙将地图拿出,反复观察参照之后,却依旧不敢确信大家所处的位置,只能摇头道:“主公,从过淮河之后,我们应该又行进了五六十里的路程,不过这南方道路崎岖起伏,具体行了多远,我也不敢肯定。”
听郝昭如此回答,丁靖也是一愣,连忙将地图拿来,亲自观摩参详了起来。
丁靖估算了一下自己行走的距离,预料自己等人应该到了庐江郡安风城一带。
这安风城是庐江郡北部的一座小型县城,虽然地缘辽阔,良田无数,但是人口却不多。
因为安风城位于三条河流的交汇处,这样的地形虽然带来了水利优势,但是却导致有些过犹不及,以至于水患频发,反而造成了不利的居住耕作环境
↑返回顶部↑